<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後五日的詩詞(145首)

    41 《十月二四日夜夢中送廬山道人歸山》 宋·陸游

    平生不到三公府,晚歲歸來五老庵。
    夙士極知成殿後,吾曹所賴作司南。
    孤舟夜泊灘聲惡,小甕晨香雪意酣。
    笑語床隅拄杖子:即今惟汝是同參。

    42 《七月八日馬上作》 宋·陸游

    溝水浸新月,街槐生碧煙。
    明河七夕後,倦馬五門前。
    小市燈初鬧,高樓鼓已傳。
    賦詩寬客恨,哦罷卻凄然。

    43 《乙未元日》 宋·陸游

    五十人間老大身,更堪從此數新春。
    冬冬漏鼓催窗色,急急文書動驛塵。
    病後光陰常自惜,客中節物為誰新?壯心只向郵亭盡,自揣頭顱莫問人。

    44 《刈獲後書事》 宋·陸游

    鄰里西成例少蘇,貧家生業得徐圖。
    雖非五鼎豈無食,未辦復褌猶著襦。
    牢彘漸肥堪奉祭,耕牛已買不求租。
    卻思流落天涯日,要是家居勝道途。

    45 《行路難五首》 宋·楊萬里

    老夫少時不信老,長笑老人恃年少。
    如今老矣不笑人,卻被少年開口笑。
    少年何苦笑老人,老人舊日顏如春。
    興來百琖山隤玉,醉後千篇筆有神。

    46 《上已寒食同日後圃行散》 宋·楊萬里

    百五重三并一朝,風光不怕不嬌饒。
    鹿蔥引道心猶卷,楊柳應門手對招。
    筇未喚隨非是強,扇聊作伴不須搖。
    先生道是無歌舞,花勸鶯酬酒自銷。

    47 《雪後領兒輩行散》 宋·楊萬里

    今日意不愜,出游聊逍遙。
    父子自為伴,何須外招邀。
    過溪足小倦,臨流坐危橋。
    回頭顧五廬,竹樹翳草寮。

    48 《薌林五十詠·藥欄》 宋·楊萬里

    日出花藥麗,風生芝木香。
    枕中兼肘後,別有不傅方。

    49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 宋·黃庭堅

    前有熊羆咆,後有虎豹號。
    已出澗谷底,更陟山阪高。
    五日一并食,十年一縕袍。
    未知歸宿處,豈憚鞍馬勞。

    50 《感興五首》 宋·歐陽修

    清夜雖云長,白日亦易晚。
    循環百刻中,勢若丸走◇。
    盈虧自相補,得失何足算。
    餐霞可延年,飲酒誠自損。

    51 《別後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宋·歐陽修

    長河秋雨多,夜插寒潮入。
    歲暮孤舟遲,客心飛鳥急。
    君老忘卑窮,文字或綴緝。
    余生苦難厄,世險蹈已習。

    52 《王迥子高挽章五首》 宋·賀鑄

    南浦維舟訪,東堂抵榻眠。
    後期猶指日,輕別遂終天。
    墨妙今初貴,詩鳴久已傳。
    清風知未墜,諸子更翩翩。

    53 《臨江仙·天佑炎圖生國瑞》 宋·無名氏

    天佑炎圖生國瑞,藍田暫屈英僚。
    始知昴宿降璇宵。
    中元前五日,七夕後三朝。
    江教風流臨此政,少年瀟灑奇標。
    行看峻擢相熙朝。
    功名前稷契,壽算等松喬。

    54 《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鳳閣韓舍人物故作五》 宋·梅堯臣

    昨時賓晏地,今見繐緯遮。
    棲室那因鵬,從杯不為蛇。
    曾無越人術,竟起漢臣嗟。
    明日東城陌,悲涼後部笳。

    55 《發丹陽後寄徐元輿》 宋·梅堯臣

    別君忽五年,相望非一日。
    會合如夢寐,欣喜對形質。
    是時春已仲,臨水柳未密。
    載酒相與游,輕舠劣容膝。

    56 《十一月十三日病後始入倉》 宋·梅堯臣

    曾非雀與鼠,何彼大食為。
    狐裘破不溫,黃狗補其皮。
    霜花逐落月,綴在枯槁枝。
    予年過五十,瘦寢冰生肌。

    57 《讀樂天集戲作五絕》 宋·蘇轍

    樂天得法老凝師,後院猶存楊柳枝。
    春盡絮飛余一念,我今無累日無思。

    58 《揚州五吟其四摘星亭》 宋·蘇轍

    闕角孤高特地迷,迷藏渾忘日東西。
    江流入海情無限,莫雨連山醉似泥。
    夢里興亡應未覺,後來愁思獨難齊。
    只堪留作游觀地,看遍峰巒處處低。

    59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6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後五日的詩詞 描寫後五日的詩詞 帶有後五日的詩詞 包含後五日的古詩詞(14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