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徹性的詩詞(87首)
61
《酹江月》 元·王哲
放心坦蕩,樂閑閑、應使蟲消尸去。
清靜長施憑雅正,封寶瓶口守護。
闡辟雙關,非能運轉,也得全精固。
三陽相見,五神分朗團聚。
62
《踏莎行 詠燒香》 元·王哲
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煙一性分明是。
依時焚*透昆侖,緣空香裊呈祥瑞。
上徹云霄,高分真異。
成雯作蓋包玄旨。
金花院里得逍遙,玉皇
64
《雙雁兒 自述》 元·王哲
意馬心猿休放劣。
害風姓、王名*。
一從心破做顛厥。
恐怕消、些舊業。
真性真靈有何說。
恰似曉風殘月。
楊柳崖頭是清徹。
我咱瓷情攀折。
65
《小重山 述夢》 元·王哲
夢見街前一只牛。
偏能行得穩,性溫柔。
繩來牽拽便回頭。
高峰上,臥月最風流。
隨我任遨游。
調和真逸樂,沒憂愁。
渾身白徹正堪留。
超靈岸,相從入瀛洲。
67
《四仙韻》 元·馬鈺
譚仙通正。
悟徹長真修玉性。
馬鈺山侗。
豁豁洋洋似害風。
劉仙通妙。
把握長生真了了。
通密丘仙。
修養長春不夜天。
68
《悟南柯 繼重陽韻》 元·馬鈺
立遇心通徹,清香味得餐。
水中紅焰結成團。
雪里瓊花,爛漫不凋殘。
性燭明金闕,神丹晃玉盤。
齊修六度與三壇。
出自吾師,內景自然看。
69
《清心鏡 詠三教門人》 元·馬鈺
九陽數,盡通徹。
三教門人,乍離巢穴。
探春時、幸得相逢,別是般歡悅。
也無言,也無說。
執手大笑,無休無歇。
覺身心,不似寒山,這性
70
《益壽美金花》 元·侯善淵
凝空寂湛。
眩集神風明自鑒。
洞達遙天。
一性寥寥點桂圓。
地入凈悄。
湛靜冷波風浩渺。
寶炷輕煙。
煙徹丹霄降瑞仙。
72
《劉骍子初冠勉以詩》 宋·陳藻
汝斧十五初裹頭,桂堂讀書從我游。
汝今裹頭恰十五,兩載東林就規矩。
我身只是前時命,汝家歲久無衰盛。
族人快活羨汝爺,汝又勝爺好情性。
瑩徹溫柔好性情,更須奮筆趨前程。
苦思入神方得句,才如諸舅豈無甥。
73
《迎仙引》 宋·趙汝鐩
羽人窟宅壓滄溟,昆侖閬風天墉城。
紫蘭絳節跨彩鳳,殷勤傳命邀同盟。
七月七日涼秋霽,千官鏘佩森幢衛。
王母云車九色龍,上元霜袍三角髻。
75
《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 宋·陳普
涵涵六合八肱裹,類聚化生何可紀。
固然兩人陰與陽,大要一個不得已。
所從無聲亦無臭,所出如彼復如此。
成象效法森目前,大自三才小一蟣。
76
《懸壺》 宋·陳普
懸壺大如斗,紫芋高五尺。
物能充其量,滿徹無不極。
人稟天地正,性分亦有則。
充之足為堯,不充乃為跖。
77
《病目》 宋·郭印
開眼萬象生,闔眼萬象滅。
生滅本無體,人心妄分別。
我初病眸子,散漫空花發。
視物都矇矇,浮云翳秋月。
78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79
《示寶頭陀之徑山打鐘》 宋·釋紹曇
勞生夢寐分途轍,深省一聲何處發。
客系楓林半夜舟,僧敲煙寺黃昏月。
爭似凌霄峰頂頭,怒鯨吼徹千林秋。
飽噇眠漢不知曉,有眼如盲還聽否。
我儂會得無聞性,說與頭陀終不信。
不信試歸撞擊看,風遞落花山意寒。
* 關于徹性的詩詞 描寫徹性的詩詞 帶有徹性的詩詞 包含徹性的古詩詞(8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