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影后的詩詞(1071首)
681
《秋日寄懷友人》 宋·黃深源
幾度裁書無雁林,思君天闊水悠悠。
自從席上飛花后,又見江頭落木秋。
背壁一燈憐瘦影,誰家雙杵動新愁。
不知今夜西風里,人倚月明何處樓。
683
《題禹廟》 宋·蔣白
大禹歸天后,南惟此廟存。
屋腥龍掛影,巖墨電燒痕。
夜祭支間火,春鼙浪里門。
到今疏鑿水,敢不向東奔。
685
《雙檜聯句》 宋·李邵
古宇列雙檜,森郁欹檐角。
高干若偃蓋,低枝羅翠幄。
葉硬攢猬毛,子圓如雀殼。
盤根雖輪囷,呈才終卓牽。
686
《游臺感興古風》 宋·李師圣
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風炎暑。
我來七月秋正寒,何況蕭蕭巖谷雨。
偶爾云開煦氣生,溶溶滿目煙光聚。
真容古基鷲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687
《雙檜聯句》 宋·李周
古宇列雙檜,森郁欹檐角。
高干若偃蓋,低枝羅翠幄。
葉硬攢猬毛,子圓如雀殼。
盤根雖輪囷,呈才終卓牽。
688
《代意》 宋·李宗諤
霧鸞曉影忽參差,云雨陽臺役夢思。
自是膠弦無續日,不同珪月有圓時。
洞房斗帳承新愛,河漢星橋隔后期。
綺榭凝塵斷消息,抒情空擬四愁詩。
689
《天柱雉兒行》 宋·利書記
當年江上揚風舲,淮山望極排空青。
今登天柱賞潛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禪業一室因棲寄,選勝尋幽產真偽。
虛廊揩蘚讀殘碑,三百年前刊異事。
690
《野色》 宋·林東嶼
蒼茫一片誰能畫,不著云煙態自殊。
漠漠平田新雨后,悠悠芳草夕陽馀。
水光低映濃如染,天影遙連淡欲無。
可恨風塵棲易混,石橋人斷竹蕭疏。
691
《贈別》 宋·林昉
傍橋買得小溪船,略舉離杯去意懸。
一水夕陽紅蕩影,數峰晴樹碧生煙。
秋聲不斷云間雁,別恨空長柳外蟬。
后夜他州看明月,定知相憶未成眠。
692
《宜春臺》 宋·劉嗣隆
一簇亭臺畫亦難,公馀到此暫盤桓。
山多不似城中景,樹密偏宜雨后看。
風送江聲穿郡郭,日推云影下峰巒。
當時吏部曾游否,何事無文石上刊。
693
《月巖》 未知·劉錫
不比弋陽名浪傳,疊空三日透山顛。
巖分前后兩弦缺,天到中央一月圓。
屋擬蟾宮新學士,臺存石磴舊游仙。
玲瓏望處人間近,影照奇峰千□連。
694
《上陳縣尹》 宋·劉爚
舊尹龔熊負令名,至今天日共清明。
案頭未有人稱屈,村里全無吏敢行。
滿院茶香敲句穩,一簾花影韻琴清。
后之學者誰其似,雙說陳公政有聲。
695
《秋思》 宋·呂江
一葉江頭楓葉丹,秋容慘淡客悲酸。
蛩聲雨后長門怨,雁影風前行路難。
無處著愁嫌地窄,有時舒眺見天寬。
最憐人道蘇州月,三度中秋一度看。
696
《蘭亭序墨本》 宋·羅頌
文皇嗜好非聲色,偶愛蘭亭亦其癖。
河南猶恐后來聞,竟使昭陵餓真跡。
世閒能悟知幾人,墨本珍傳意愈勤。
有似春云隱明月,光影還到行江分。
697
《梅花》 宋·繆鑒
鐵石槎牙玉粒姿,詩中圖書中詩。
半稜山色初晴后,一截豀煙吹欲暝時。
流水帶云棲瘦影,小窗和月上橫枝。
老來自覺吟情拙,莫遺孤山怨鶴知。
698
《依楊益老韻曾公巖》 宋·尚用之
當暑都忘畏赫曦,游觀邂逅得心期。
咸其自爾從天造,賁以人為特地奇。
風露乍涼秋于后,林巒散影月明時。
朱轓好事留佳客,大醉高巖許鎮隨。
699
《游南明山》 宋·石聲之
祇應尋勝到林泉,四抱危峰萬朵蓮。
僧過不知山隱寺,客來方見洞開天。
浮圖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懸。
風露了非人世界,濯纓秋后玉壺仙。
* 關于影后的詩詞 描寫影后的詩詞 帶有影后的詩詞 包含影后的古詩詞(107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