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歸海的詩詞(58首)

    41 《昨於發運馬御史求海味馬已歸闕吳正仲忽分餉》 宋·梅堯臣

    前欲淮南求海物,緘書未發報還臺。
    陸機黃耳何時至,罌品分傳事按杯。

    42 《秋晨羈怨望海思歸詩》 南北朝·沈約

    分空臨澥霧。
    披遠望滄流。
    八桂曖如畫。
    三桑眇若浮。
    煙極希丹水。
    月遠望青丘。

    43 《海印大師歸永嘉》 宋·楊億

    都城供應幾經秋,海國歸心不少留,雨雪片帆過北固,煙霞丈室寄東甌。
    千燈續焰知無盡,一錫隨緣信自由。
    更到石門題雅句,碧云從此掩湯休。

    44 《宇文氏莊觀海棠時海棠未甚開而余旦夕歸矣賦》 宋·李流謙

    雨猛幾終夕,風狂遂徹朝。
    眼緣春色醉,魂為客愁消。
    澤國空留滯,山房恐寂寥。
    平蕪煙一望,鄉夢太迢遙。

    45 《淳謁告歸省復還海陵》 宋·樓鑰

    吾子遠歸省,重闈俱粲然。
    難留毛義檄,又送子真仙。
    西笑仍千里,東歸約二年。
    詞場期自力,收取舊青氈。

    46 《送子先賢歸南海》 宋·李昴英

    束書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歸。
    輪角難生催別斝,刀頭欲折為斑衣。
    功名有分須如意,學問無窮更造微。
    若到家林遇奴輩,先教拂拭釣魚磯。

    47 《欲附蒲海云制干舟歸》 宋·董嗣杲

    江上樓高暝樹連,壯游空慨禹山川。
    客中問醉當秋晚,夢里懷歸在燕先。
    水送流年遺楚恨,風吹殘雪上吳顛。
    幾番謾附鱗鴻便,不若相依買去船。

    48 《蘇幕遮 到萊州,復歸寧海辭墳》 元·馬鈺

    此回來,緣甚故。
    不謂營生,不為兒和女。
    不謂榮華夸五褲。
    思憶劬勞,特地辭墳墓。
    奠酒時,開地府。
    九祖生天,共結神仙侶。
    非是修行難救度。
    何必三牲,祭祀千千數。

    49 《送孔提舉航海歸曲阜》 明·袁凱

    宣尼老孫子,白祼更長身。
    家世誰能念,干戈獨愛貧。
    未聞興禮樂,還似泣麒麟。
    今日乘桴去,魚龍莫惱人。

    50 《歸自越避寇海濱寒食不得祭掃》 宋·林景熙

    持酒無因灑墓松,禽聲花色慘東風。
    去年此日身為客,及到鄉山又客中。

    51 《和柯東海趣歸韻》 宋·陳宓

    塵土三年事一官,歸心如馬脫鞿鞍。
    莫嫌頭發半斑白,留得雙眸看歲寒。

    52 《歸至相見嶺喜見紫海》 宋·舒岳祥

    相見嶺頭相見少,北風吹卻南翁倒。
    短日荒荒白草枯,顛狂亂葉如飛鳥。
    前峰低處紫海出,知是吾歸里中道。
    父兄問訊今何如,只是相公言語好。

    53 《伯兄由臨海歸省出示近詩次韻奉別》 宋·喻良能

    相別既四載,相看如友生。
    未成投轄飲,先作倒衣迎。
    夜雨方同聽,秋風又獨行。
    不堪分手處,霜重雁行輕。

    54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 宋·曾豐

    圓嶠方壺共五山,上隨潮往下隨還。
    二山流落初何在,新喜歸吾幾案間。

    55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 宋·曾豐

    初得兩山排闥來,滿期實兀老相陪。
    忽如雙劍擅飛去,疑是六丁爭取回。

    56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 宋·曾豐

    長料負山人不多,眼中今失兩嵯峨。
    非渠偶有夸娥力,如我太行王屋何。

    57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 宋·曾豐

    浙峰既有飛來者,菱石能無取去人。
    來去儻然均一理,歐公何苦把眉顰。

    58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 宋·曾豐

    君今得我玉嶙峋,附搭東艘過七閩。
    且試挾山超海手,休為負石蹈河人。

    * 關于歸海的詩詞 描寫歸海的詩詞 帶有歸海的詩詞 包含歸海的古詩詞(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