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弦絕的詩詞(588首)

    561 《和李艮翁延平山泉韻》 宋·陳宓

    憶在延平郡,疑觀夔府泉。
    分為萬家澤,來自九天邊。
    派別知何日,源深不計年。
    千筒如此櫛,疊節似聯鞭。

    562 《白鹿洞謁先生祠堂呈李夢開教授是日李入洞講》 宋·陳文蔚

    先師紫陽翁,雅愛窮幽微。
    前賢有遺跡,所至皆發揮。
    千古廬山高,白鹿遇亦希。
    何人實經始,必藏啟天機。

    563 《贈呂肖卿三首》 宋·方回

    千萬人叢裹,應難一一尋。
    政須真具眼,始可與關心。
    匠手斤忘堊,禪機芥遇針。
    絕弦吾欲理,忽復有知音。

    564 《次韻邵君以客名齋二首》 宋·方回

    細讀來詩窺所學,忘機忍事用功深。
    遠同隨筆洪公號,妙得吟窩邵子心。
    懷抱春濃重醞酒,語言淵嘿絕弦琴。
    我能容物天容我,無是無非鎮似今。

    565 《次韻志歸十首》 宋·方回

    書盍多多讀,詩須細細評。
    后生才染指,半道遽寒盟。
    直取珊瑚出,寧爭熠燿明。
    伯牙弦已絕,舉世喜箏聲。

    566 《聽孫鏈師琴》 宋·方回

    名畫元不出畫工,善書決不屬書史。
    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
    枕流漱石今孫郎,電眸冰齒霜髯張。
    灑埽書室焚古香,信手為吾調宮商。

    567 《次韻連伯正見贈》 宋·方回

    古調于今底所尋,麟膠忽嗣絕弦音。
    驟觀布置如平易,徐認縈回極杳深。
    露下九皋秋鶴唳,月寒三峽夜猿吟。
    寧為清絕更凄楚,肯弄文君戶外琴。

    568 《訪吳式賢歸賦詩復以未用韻成篇如前數》 宋·方回

    秋仲已數晨,殘暑饕余威。
    兩旬赫斯旱,歲事將告饑。
    五谷既不熟,百卉亦具腓。
    白露輟救田,巫祝絕禱祈。

    569 《和元守中秋月夜韻》 宋·郭印

    曩為癡兒未識月,夜明喚作山陰雪。
    翻笑老人立其下,皓彩亭亭映華發。
    晦朔弦望總不知,三五那能問盈缺。
    有時暮宿招提境,插天不愛金銀塔。

    570 《婺州傅仁贄詩求見依韻和之》 宋·陸文圭

    發燥始出游,心期結明主。
    天方窮畸人,世不喜生語。
    絕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獨憐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571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宋·釋紹曇

    沒弦琴,有遺音。
    調高流水,聲振緇林。
    碧眼黃頭爭品弄,無端花擘祖師心。
    瑞巖素非妙手,效顰彈一曲看。
    叮當叮當,絕聽子期迷節奏,和云高掛古松陰。

    572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宋·釋紹曇

    前宵剪月亭邊,曲奏高山流水。
    雖云獅子筋弦,品弄必資妙指,不落宮商人聳耳。
    嘉州大像增百倍精神,荊溪老龍添十分活意。
    正音將謂絕無聞,誰料鄭聲亂雅中,有此清彈爾。
    慚愧慚愧。

    573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574 《琴泉》 宋·釋文珦

    子期不可作,伯牙終絕弦。
    冷冷太古音,在此幽澗泉。
    泉流如碧玉,老僧聽不足。
    后夜月明時,還向泉邊宿。

    575 《忠文洪相公挽辭》 宋·釋文珦

    間氣鐘河岳,深衷悟冕旒。
    雄文驚萬古,勁節凜高秋。
    清廟弦何絕,明堂柱不留。
    我生蒙許興,灑淚莫能休。

    576 《喜招樵屋遠歸》 宋·釋行海

    憶鳳求麟最可憐,白頭躑躅幾山川。
    塵昏泗水弦歌地,灰冷咸陽竹帛煙。
    萬里云霄曾放鶴,五湖風月滿歸船。
    乾坤自有知音在,牙也何須便絕弦。

    577 《示弟子彭資深心齋居士》 宋·釋印肅

    靈山話月,曹溪指月,禪可禪而成大過。
    一念頓超沒量人,六月雪歌向猛火。

    578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默學少林,靜全本心。
    幽靈絕待,虛明自任。
    玉線金鍼世家事,鸞膠鳳弦山水音。
    隨方善應,不用相尋。

    579 《次韻真歇和尚圓覺經頌一十四首·辨音菩薩章》 宋·釋正覺

    妙圓單復絕中邊,五五機輪互換難。
    弦管調來聲律合,梭絲識出錦文觀。
    身心一一能分應,手眼千千不可謾。
    似付鹽梅巖叟用,和羹無復見鹹酸。

    580 《緣識》 宋·宋太宗

    阮咸初立意,偷得姮娥月。
    三柱應琴徽,五音更互發。
    堪聽諸調弄,勾鏁無休歇。
    閑暇優游子,順風吟案揭。

    * 關于弦絕的詩詞 描寫弦絕的詩詞 帶有弦絕的詩詞 包含弦絕的古詩詞(58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