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彌道的詩詞(486首)

    61 《奉川道中四絕》 宋·釋寶曇

    彈指聲中見彌勒,鼓琴安用識昭文。
    青山步障五百里,猶有贈行南北云。

    62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誰無念,誰無生,過現未來心不停。
    一念不生地我所,即是彌陀親老兄。

    63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有無俱遣不空空,空本無空針不容。
    阿彌陀佛真金色,相好無邊我等同。

    64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從來蹭蹬覺虛行,不辭山遠與深坑。
    一擔須彌難放下,愛觀峰頂秀崚嶒。

    65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亦無人,亦無佛,廣大樓臺彌勒宅。
    豁開門戶接群生,一念無心全用得。

    66 《妙道禪人求贊》 宋·釋宗杲

    這村僧,無明大。
    少柔和,多褊隘。
    愛罵人,舌頭快。
    受佛蔭,破佛戒。

    67 《無著道人請贊》 宋·釋宗杲

    汝求吾之贊,復贊吾之真。
    大漲絕涓滴,須彌無一塵。
    以訐為直而非直,以察為明而非明。
    象王回旋,師子嚬呻。
    如此為人善知識,少吃酸醋三五升。

    68 《和艮齋贈輪道者韻》 宋·袁說友

    血指濡毫字字工,赤髭白足會常同。
    從今定了沙彌相,總為先生一語中。

    69 《閣皂山道士晏時中過我南浦久之告歸三首》 宋·曾豐

    孟陽風月小彌明,猶子于今有典刑。
    已得旌陽傳道妙,猶從彭澤乞詩靈。

    70 《大雅·生民》 先秦·佚名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詩經詠史贊美寫人

    71 《執契靜三邊》 唐·李世民

    執契靜三邊,持衡臨萬姓。
    玉彩輝關燭,金華流日鏡。
    無為宇宙清,有美璇璣正。
    皎佩星連景,飄衣云結慶。

    72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臨高臺》 唐·王勃

    臨高臺,高臺迢遞絕浮埃,瑤軒綺構何崔嵬,鸞歌鳳吹清且哀。
    俯瞰長安道,萋萋御溝草,斜對甘泉路,蒼蒼茂陵樹。

    73 《雜曲歌辭·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唐·駱賓王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馮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征惡少,金壇受律動將軍。
    將軍擁旄宣廟略,戰士橫行靜夷落。

    74 《奉和入潼關》 唐·許敬宗

    曦馭循黃道,星陳引翠旗。
    濟潼紆萬乘,臨河耀六師。
    前旌彌陸海,后騎發通伊。
    勢逾回地軸,威盛轉天機。
    是節歲窮紀,關樹蕩涼飔.仙露含靈掌,瑞鼎照川湄。
    沖襟賞臨睨,高詠入京畿。

    75 《賦得慎罰》 唐·虞世南

    帝圖光往冊,上德表鴻名。
    道冠二儀始,風高三代英。
    樂和知化洽,訟息表刑清。
    罰輕猶在念,勿喜尚留情。

    76 《贈李征君大壽》 唐·王績

    孔淳辭散騎,陸昶謝中郎。
    幅巾朝帝罷,杖策去官忙。
    附車還趙郡,乘船向武昌。
    九徵書未已,十辟譽彌彰。

    77 《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 唐·張九齡

    嘗聞繼老聃,身退道彌耽。
    結宇倚青壁,疏泉噴碧潭。
    苔石隨人古,煙花寄酒酣。
    山光紛向夕,歸興杜城南。

    78 《臨高臺》 唐·王勃

    臨高臺,高臺迢遞絕浮埃。
    瑤軒綺構何崔嵬,鸞歌鳳吹清且哀。
    俯瞰長安道,萋萋御溝草。

    79 《贈崔融二十韻》 唐·杜審言

    十年俱薄宦,萬里各他方。
    云天斷書札,風土異炎涼。
    太息幽蘭紫,勞歌奇樹黃。
    日疑懷叔度,夜似憶真長。

    80 《軍中行路難(與駱賓王同作)》 唐·辛常伯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憑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征惡少,金壇授律動將軍。
    將軍擁麾宣廟略,戰士橫戈靜夷落。

    * 關于彌道的詩詞 描寫彌道的詩詞 帶有彌道的詩詞 包含彌道的古詩詞(48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