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弟子性的詩詞(94首)
22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魏太子》 南北朝·謝靈運
小序建安末,余時在鄴宮,朝游夕燕,究歡愉之極。
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諸彥,共盡之矣。
古來此娛,書籍未見,何者?楚襄王時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時有鄒、枚、嚴、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漢武帝徐樂諸才,備應對之能,而雄猜多忌,豈獲晤言之適?不誣方將,庶必賢于今日爾。
23
《送孫莘老移知南京》 宋·曾豐
稚年曾未睹風標,瀚海初聞拔俊髦。
國子先生曾并席,蓬萊學士看揮毫。
量涵萬頃滄溟闊,氣吐千尋太華高。
述性妙思窮孔孟,指南余藻屈雄褒。
27
《山中示弟》 唐·王維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
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
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
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28
《寄義興小女子》 唐·孟郊
江南莊宅淺,所固唯疏籬。
小女未解行,酒弟老更癡。
家中多吳語,教爾遙可知。
山怪夜動門,水妖時弄池。
30
《贈休禪和》 唐·杜荀鶴
為僧難得不為僧,僧戒僧儀未是能。
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師應為醉騰騰。
多生覺悟非關衲,一點分明不在燈。
只道詩人無佛性,長將二雅入三乘。
34
《嗣深尚書弟晬日》 宋·黃庭堅
骨秀已知騏驥子,性仁端是鳳凰雛。
不騰渥水稱神俊,應出岐山作瑞符。
漸指家人知姓字,試看屏上識之無。
乃翁斷獄多陰德,逕往高門待汝車。
35
《贈衛尉宋卿二十二丈》 宋·王禹偁
性情和雅得天真,卿寺鰲頭任屈伸。
三品且隨前宰相,重瞳偏認舊詞臣。
宿齋院冷琴橫膝,朝退門閑鶴伴身。
多少摳衣門弟子,側聆還望秉陶鈞。
37
《卜算子 和師韻》 元·馬鈺
業重多思算。
豈悟爻和象。
深謝風仙特地來,便把頑遇喚。
忿怒常思難。
性燭須教燦。
真樂真歡散盡愁,師弟常為伴。
40
《送耕甫弟赴補》 宋·杜范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
子才秀吾宗,一歕凡馬喑。
俊快恐易蹶,謹勿輕千金。
賢關集多士,轡策方骎骎。
* 關于弟子性的詩詞 描寫弟子性的詩詞 帶有弟子性的詩詞 包含弟子性的古詩詞(9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