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引者的詩詞(508首)
461
《別蒙侄》 宋·方岳
嗚呼吾與汝,生世何不辰。
每思十年事,雪涕時沾巾。
方予第奉常,堂有未老親。
當時爾父母,綠鬢猶青春。
462
《閱視賞射》 宋·方岳
邊角悲鳴霜撲地,將校寧甘潑寒戲。
熊旗引隊柳營曉,大羽插腰生意氣。
虎皮半卷并鐵刀,臂鞲蜀錦團鵰袍。
士不敢喘那敢驕,肅聽號令惟所操。
463
《次韻趙孟益游西山寺》 宋·陳著
佛何為者占崔嵬,引得騷朋蹈險來。
洗缽有泉披草見,入門無逕鑿巖開。
避人幽鳥毛生樣,守屋殘僧面死灰。
自是世閒心絕處,靈山無分莫徘徊。
464
《侄阿鐘覓字與詩》 宋·姚勉
阿鐘五歲已大奇,從我覓字與覓詩。
栗梨不愛愛紙筆,此意豈是尋常兒。
吟詩寫字非難事,字畫是心詩是志。
器量充周志氣宏,勁筆雄辭皆極致。
465
《昭君詞》 宋·趙文
蜀江洗妍姿,萬里獻君王。
君王不我幸,棄置何怨傷。
君王要寧胡,借問誰能行。
女伴各懼怯,畏此道路長。
466
《相撲兒》 宋·趙文
一兒攀肩猿上枝,一兒接臂倒立之。
立者忽作踞地伏,攀者引頭立其足。
飛跳倏忽何輕翾,憐爾骨節柔如綿。
少年屈折支體軟,紅錦纏頭酒論碗。
此兒巧捷未足稱,江南何限無骨人。
467
《秋胡行》 宋·趙文
五日伉儷情,五年離別腸。
歸舍不數武,少忍庸何傷。
如何甘旨費,乃作犯禮償。
桑者不有躬,何以奉高堂。
469
《漫興》 宋·仇遠
驢鳴有何好,晉人多愛之。
胡不大堤上,隔花聽馬嘶。
胡不茅屋下,帶月聽荒雞。
我疑古之狂,矯世本尚奇。
470
《誚胡同巡》 宋·華岳
岳昔游時卿,兄嘗過敝廬。
捫心論事業,耐久良非虛。
岳今隸城旦,氣象誠慘舒。
{上髟下亢}黥塞糞壤,敢辱長者車。
471
《滿庭芳 夢中見珍寶不知其數,至於衣襟盈滿》 元·馬鈺
公父子入予環堵。
談話之次,忽聞鐘響,人皆慘然。
於是趙公跪告詩詞,方受紙筆,撒然覺來,遂作神光燦半首,敘夢中之事,錄呈堂下道友。
翌日,卻有云中子蘇先生引夢中所見者趙公至,言斯人新悟道,專投全真堂昨宵夢見,遍地黃金。
472
《沁園春·養浩頤神》 元·侯善淵
養浩頤神,離欲澄虛,物外定觀。
見玉關傾落,霜千點聚,碧巖漂渺,雪降團團。
混內豁然,空中有象,天地相交四獸攢。
前朱引,后玄隨左右,虎繞龍蟠。
474
《李氏園》 宋·陳藻
開方數畝地,委曲多門墻。
咫尺闤阓間,縈帶豀山傍。
入巷見顏子,簞瓢想凄涼。
變化若夢中,忽成摩詰莊。
476
《代賦三十韻呈李果州》 宋·劉宰
退之抗表出潮陽,高風萬世為美談。
衡開云氣偶然爾,浪占顯晦吾所慚。
皇華使者課第一,詔歸臺省陪朝參。
獻疏豈止一痛哭,引去自言七不堪。
477
《石門洞》 宋·林景熙
臨溪雙石如層城,中有洞天門不扃。
杖藜穿莎入微逕,古藤絡樹春冥冥。
渴猿引子下飲澗,山瓢我亦分清泠。
一重一掩翳復郎,朱門金榜開殊庭。
478
《濟陽怨》 明·李東陽
宮中快行過巷門,巷中皇子心如焚。
相臣引入舊班里,我胡為猶在此?殿頭燭影坐者誰?殿帥
捽頭聽詔詞。
君為臣,臣就國,父子幽明不相白。
湖州義兵翻作殃,身死猶貽諫官謫。
濟陽冤,冤不極。
480
《鴨責鷺》 宋·艾性夫
物生天地間,謀食各從類。
平疇我所家,方逐魚蝦細。
爾鷺非吾徒,引頸乃旁睨。
纖鱗動微影,忽已落長喙。
* 關于引者的詩詞 描寫引者的詩詞 帶有引者的詩詞 包含引者的古詩詞(50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