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異源的詩詞(283首)

    161 《謝臨川游山》 明·張之象

    客行曠登覽,羈心展游陟。
    裹糧度瑤岑,振衣尋石室。
    源深洞屢迷,徑險巖逾密。
    重林散輕霧,絕壁映初日。

    162 《次韻和牧翁題沈啟南奚川八景圖卷》 明·周永年

    奚川八景不可見,盡情斂取入畫圖。
    侍郎作歌系其后,為索和篇征及吾。
    吾得見詩如見畫,當食幾欲忘歠泬。
    五柳宅邊竹里館,寧與晉唐人物殊。

    163 《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 宋·蘇軾

    楚人少井飲,地氣常不泄。
    蓄之為惠泉,坌若有所折。
    泉源本無情,豈問濁與澈。
    貪愚彼二水,終古恥莫雪。

    164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 宋·蘇軾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
    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
    云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
    樽前侑酒只新詩,何異書魚餐蠹簡。

    165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戰爭憂國憂民

    166 《自警》 宋·秦觀

    古人去後音容寂,何處茫茫尋舊跡。
    君看草遍北邙山,骼骴猶來丘壟積。
    那堪此地日黃昏,長途萬里傷行客。
    只知恩愛動傷情,豈悟區區頭已白。

    167 《自詠》 宋·陸游

    素慕巢居穴處民,久為釣月臥云身。
    經行山市求靈藥,物色旗亭訪異人。
    高枕靜聽棋剝啄,幽窗閑對石嶙峋。
    吾廬已是桃源境,不為秦人更問津。

    168 《開元寺小閣十四韻》 宋·陸游

    淵源兩名衲,筑閣捫星辰。
    近山臥蜿蜒,遠山高嶙峋。
    朝看雨空蒙,暮揖云輪囷。
    賦詩有宿諾,下語終未親。

    169 《鈐轄冒上閤就移知雄州》 宋·宋祁

    聚散非一端,賢逸難兩遂。
    擁節北臨邊,安得久交臂。
    此行詎不遠,印瑞三且二。
    背劍車炙輠,徑秦驂舞轡。

    170 《倚聲制曲三首》 宋·張耒

    山未高兮水不深,此情此意薄千金。
    今朝酒伴雙垂淚,明夜燈前獨擁衾。
    玉◇異時空見跡,塵犀千里亦通心。
    桃源路絕無人到,應許劉郎再訪尋。

    171 《逐蛇:》 宋·張耒

    嗟堯之時兮大水滂,橫潰四海兮包陵岡。
    蕩流涌汩兮周無防,龍騰蛇奔兮嬉以狂。
    腥鱗頑鬣兮更披猖,城居穴處兮亂厥常。
    頹蟲糾結兮肆害戕,陸盤淵據兮傲不臧。

    172 《廣化遇雨》 宋·張耒

    浮云蔽高峰,臺殿延晚色。
    風聲轉谷豪,雨腳射山白。
    東樓瞰虛明,龍甲排松柏。
    蕭森異人境,坐視動神魄。

    173 《和歸去來詞》 宋·張耒

    歸去來兮,行世不偶予曷歸。
    其出無所為喜兮,舍去而何悲。
    眄一世之無與兮,古之人逝莫追。
    求不疚于予義兮,又奚恤余子之是非。

    174 《登高》 宋·張耒

    懷不展兮居無聊,默誶語兮浩長謠。
    寫我心兮登彼高,陟萬仞兮捫九霄。
    命清風兮披浮云,瞰四荒兮視天垠。
    大海蕩潏兮潛龍鯤,吐吞日月兮制明昏。

    175 《大通禪師真贊》 宋·黃庭堅

    前波法涌,後波大通。
    大通法涌,徹底澄空。
    圓照愿海,千漚一實。
    圓通法流,滔天沃日。

    176 《次韻答邢惇夫》 宋·黃庭堅

    為山不能山,過在一簣止。
    渥洼騏驎兒,墮地志千里。
    岷江初濫觴,入楚乃無底。
    將升圣人堂,道固有廉陛。

    177 《和景仁緱氏別后見寄求決樂議雖用其韻而不依》 宋·司馬光

    至樂存要眇,失易求之難。
    昔從周道衰,疇人曠其官。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仁皇閔崩壞,廣庭集危冠。

    178 《酬學詩僧惟晤》 宋·歐陽修

    詩三百五篇,作者非一人。
    羈臣與棄妾,桑濮乃淫奔。
    其言茍可取,龐雜不全純。
    子雖為佛徒,未易廢其言。

    179 《菱溪大石》 宋·歐陽修

    新霜夜落秋水淺,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蝕禽鳥啄,出沒溪水秋復春。
    溪邊老翁生長見,疑我來視何殷勤。
    愛之遠徙向幽谷,曳以三犢載兩輪。

    180 《送黎生下第還蜀》 宋·歐陽修

    黍離不復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貶吳楚,大法加諸侯。
    妄儒泥於魯,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討源流。

    * 關于異源的詩詞 描寫異源的詩詞 帶有異源的詩詞 包含異源的古詩詞(28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