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異巖的詩詞(405首)

    321 《答象之謝惠黃精之作》 宋·韓維

    仙經著靈藥,茲品上不刊。
    服之歲月久,衰羸反童顏。
    巖居有幽子,乘時劚蒼山。
    溪泉濯之潔,秋陽暴而乾。

    322 《答公懿以屢游薛園見詒》 宋·韓維

    抑疴積閑縱,世味頗能淡。
    惟于山水娛,自謂老不厭。
    況茲伊洛間,久畜游賞念。
    幽扉深隱竹,小約度平塹。

    323 《野園移植小松》 宋·強至

    平生歲寒心,頗好歲寒色。
    一松如人長,慘淡窮山側。
    樵兒日過之,有意斧斤得。
    予心異爾意,野圃為移植。

    324 《依韻答吳殿丞應之見寄》 宋·強至

    古人不可見,空名留竹素。
    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
    懷賢我何勞,蓄道公其富。
    老驥伏櫪鳴,使看駑駘步。

    325 《予官將滿婢子始植小柏於堂下因感而書》 宋·強至

    孤根初掘出巖隈,赤腳殷勤手自栽。
    翠葉未成官秩滿,清陰別待主人來。
    階墀好養今朝操,梁棟須歸異日材。
    猶勝夭桃情意薄,劉郎去后始花開。

    326 《贈賈麟》 宋·強至

    賈君貌古文章老,虬髯鋪胸犀插腦。
    戲夸才力驚眾人,談笑千篇筆端掃。
    酒酣座上披天真,鏟去崖岸露懷抱。
    今年禮部更新書,續詔九州登俊造。

    327 《次王促衡尚書鹿鳴宴韻》 宋·陳造

    儒冠幾經秦,士貴始藝祖。
    英儁承上意,不止工造語。
    文風逮列圣,秀異彌博取。
    即今再太平,比屋務稽古。

    328 《贈趙排岸兼簡汪尉》 宋·陳造

    二年挽眉簿書俗,分無足音到空谷。
    趙侯縹緲塵外人,肯艤歸舟問幽獨。
    冰壺炯炯當九秋,巖電熠熠懸雙目。
    小家樽俎解咄嗟,卷褥或能營酒肉。

    329 《馬口》 宋·陳造

    氛昏翳春曉,瞠目如堂蒙。
    停舟少須之,紅日碾高空。
    是時群山間,積雪未肯融。
    巖霧不盡收,似角藻繪功。

    330 《和張周玉峨眉山行》 宋·吳泳

    搘筇更上最高峰,浮出修眉翠掃空。
    雪汗半消巖路口,苔衣倒掛樹林中。
    異禽語已非人世,香草名應系國風。
    晚色漸侵衣袂冷,恍疑身在蕊珠宮。

    331 《題郭功甫詩卷》 宋·李廌

    山人跨魚天上來,識者珍重愚者猜。
    或呼文舉異童子,林宗獨謂王佐材。
    蚩蚩眾目如瞽蒙,白馬羽雪皆皚皚。
    古有仁賢不愚者,舉足疐路心徘徊。

    332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會作詩次其韻》 宋·李廌

    脂車欲入南山路,馬首忽西真有數。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紛紛過風雨。
    君行嶺上正穿云,我向津頭欲呼渡。
    石門秀絕冠荊楚,萬壑千巖供指顧。

    333 《送李能》 宋·李新

    擷蕙仙人洲,日下舞雩歸。
    晴光闊天宇,羃羃祥煙飛。
    旦起修羊酒,來觀石麟兒。
    刮眼玉骨異,無用金絡羈。

    334 《大隋山》 宋·王灼

    天彭對峙闢兩門,群山左右爭駿奔。
    金城中間作幾案,大隋踞坐何其尊。
    境勝地靈誰敢宅,古佛來自東家村。
    結茅三間初未暇,一庵聊寄枯木根。

    335 《次韻和韓知剛見始之什》 宋·李彌遜

    半生宦牒絆閑身,老惜跳丸過眼頻。
    獨笑真成當去客,相逢同是異鄉人。
    靜中著語已多事,孰處忘情久自親。
    它日君來序盤谷,巖花溪竹是知津。

    336 《張明遠自持其所居萃勝亭記來求詩為賦三篇》 宋·馮時行

    靜躁固異秉,出處良一途。
    巖前東來人,翻然應時須。
    赫赫帝者師,去與赤松俱。
    鐘鼎與林泉,天以私吾儒。

    337 《和鮮于晉伯游臥龍》 宋·馮時行

    四十發已白,百謀無一成。
    林泉有夙志,芝朮寄晚程。
    人間好山水,往往盡經行。
    輒忌墮圭組,所至欲有營。

    338 《題關云長廟》 宋·胡寅

    西方有幻師,以利行幻術。
    利他乃甘言,自利則其實。
    曾微證形象,雇喜論恍惚。
    可憐億兆人,明智百無一。

    339 《和何倅游雁蕩》 宋·吳芾

    何侯富詞藻,能賦兼能詩。
    百篇輩李白,十稔嗤左思。
    搜奇抉靈怪,造化不能私。
    每為山水游,錦囊隨所之。

    340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 關于異巖的詩詞 描寫異巖的詩詞 帶有異巖的詩詞 包含異巖的古詩詞(40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