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擬梧門頗失公,過庭家學語相同。啞然數典參傍證,意取詩壇兩錄中。
摩詰文殊同說法,少陵太白細論詩。他年誰繼容齋筆,應恨蕭條不并時。
江邊舊亭子,招屈改光風。揭扁名雖異,懷人意則同。一篇漁父問,千古大夫忠。酒盡琴猶鼓,幽蘭曲未終。
染血以為衣,稍親日月光。封唇以佐酒,眾饌登華堂。誰令拔其毛,萬里歸文房。織妍依象管,寂寞伴螢囊。
我來一載強,再覿鳳山面。時當秋末垂,群木尚蔥倩。卓彼鸞停姿,清流潔于練。照影眩其儀,世治乃一見。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華。往往天氣少,多與人事差。今年特清朗,川原爛紅霞。埋頭卷書冊,訪友況不賒。
君家兩參預,漢代韋平民。留耕而耕存,惟有是以似。乃祖忠文公,補天扶國是。乃父敬愍侯,浮海將使指。
人物真高絕,何徒上下床。轉頭異今古,翻手變炎涼。應候禽蟲語,知時草樹香。吾曹能不朽,宇宙與俱長。
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十年廢掃除,木拱竹成林。客來眼生翳,不惜斤斧尋。丁丁度馀響,幾席延嵚崟。
江曲花開惱醉翁,經旬出飲獨床空。芳羹間筋溪毛碧,異果堆盤海藥紅。盡晚莫辭千日酒,余春已怨幾番風。主人清韻家聲在,伯始源流到眼中。
襁褓已離乳,干戈復異居。北河行欲盡,母子遂如初。卓行先賢傅,前緣釋氏書。悲歡知已極,許詠欲何如。
幽齋眾客多清如,弁翁開卷示此圖。細畫纖纖比毛發,老眼眴轉眡若無。須臾神定乃能辨,蓬山圓嶠連方熒。山川舯紆體勢遠,樓觀縹緲棼桴鋪。
垂垂當莫景,每每憶同參。金石敦風誼,云山異北南。道機應已熟,世夢莫教酣。路遠難相語,裁詩寄短函。
天地同根歸一指,先生三四已為多。等閑豎起拳頭處,數量如何數得他。
我道驪珠到處晶,包含萬有獨明靈。同光索價遭人問,兩手張開帽帶陳。
本愛真紅一種奇,后來紫白自繁滋。青冠輕舉真仙子,彩羽來儀瑞鳳兒。石竹通家分異樣,園葵附譜亦多姿。莫嫌性急難攖觸,我以為規勝佩韋。
書林輕別紫云邊,軺傳重行北斗間。正類子卿悲異國,不同太史訪名山。鞍韂騰踏雙腨重,風日煎熬兩鬢班。待得使回翻舊稿,只應新例又刊刪。
羽毛之美其類眾,雉曰吐綬世尤重。靈姿異稟來何方,有客攜持自咸雍。朱籠馴習繡墩調,珍貴不與常禽共。庭前愛玩不能已,欲買未有千金俸。
水族誠萬種,茲魚非眾儔。形龐而味異,名與畜豕侔。江南春風和,乘時泝江流。貪婪爾之能,腥臊固相投。
應是圓玄降瑞精,散為穠麗遍邗城。重苞疊蕊三春后,膩臉豐肌百態生。一自毫堂甄異品,至今花譜續嘉名。都緣尤物多奇變,豈為繁華逐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