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開拍的詩詞(201首)

    181 《夜坐放歌書興》 宋·張镃

    列星光芒遠近同,天河橫來壓孤篷。
    溪容一碧看未盡,轉入客子詩筒中。
    筒中滿貯千張紙,一路山川供役使。
    古來霅水足高人,吾宗首說玄真子。

    182 《早作》 宋·裘萬頃

    雨過長江浪拍城,迢迢羲馭水中行。
    舟人指點云開處,喜見青山一抹橫。

    183 《續蒲澗行》 宋·趙汝鐩

    戊戍正月二十五,搖轡東風蒲澗去。
    年年今日是時節,飛蓋傾城車塞路。
    野亭山館坐不遍,巚天席地千百處。
    開壺設樏紛酒炙,擘蟹錐{左日右豪}間醢脯。

    184 《次韻程說和》 宋·許月卿

    燈花昨夜為誰開,誰笑泉田處士來。
    不染一塵宜寶界,長如三月似天臺。
    頻搖塵尾頻揮翰,每看蟾輪每舉杯。
    和氣滿堂春拍拍,燈花昨夜為誰開。

    185 《瓜步阻風》 宋·孔武仲

    昨日焚香謁圣母,青衫鞠躬如負弩。
    但乞天開萬里明,掃去浮云戢風雨。
    謂宜言發即音報,豈知神不聽我語。
    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

    186 《嘉魚遇順風》 宋·孔武仲

    晚雨落雖收,夜風鳴未已。
    輕寒破秋夢,亦逐征人起。
    闖篷問稿師,開帆已數里。
    喧喧波拍岸,漠云覆水。

    187 《后一日因展省歸途口占》 宋·陳文蔚

    千丈摳衣記武夷,家山今日屢攀躋。
    春風拍拍滿懷處,況是花開更鳥啼。

    188 《以花枝好處安詳折酒盞滿時撋就持為韻贈徐了》 宋·陳文蔚

    春來凡草木,開處總成花。
    東皇本無心,世人徒爾夸。
    我愛花中王,矯矯出群姿。
    非不愛桃李,桃李多繁枝。

    189 《夢江彥文》 宋·李處權

    春寒蘋末風尤勁,過雨山林都眼凈。
    西江天來瀉明鏡,劈箭孤帆飛小艇。
    中有丈人若冰壺,冰為眸子玉作膚。
    黃河逆流滄海枯,仿佛羨門丹丘徒。

    190 《題張南山慶九十詩卷》 宋·陸文圭

    翁今百歲少十年,我少公年二十五。
    天與翁齡百二十,我已化作原頭土。
    延年勝得飲食樂,損壽多應作詩苦。
    梅開償狼登公堂,一醉獨能戴花舞。

    191 《挽王厚齋尚書》 宋·牟巘五

    開慶言容悅,咸淳奏直前。
    每逢時宰怒,自保哲人全。
    垂世三千卷,歸田二十年。
    汾亭有遺操,獨拍淚潸然。

    192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慧遠

    十月今朝又初一,叢林正值開爐日。
    打齋賣飯也尋常,殘杯冷炙誰能吃。
    天無門,地無壁。
    葫蘆棚上種冬瓜,兩手扶犁水過膝。

    193 《示禪人》 宋·釋慧遠

    懸崖捉拍舞三臺,死虎驚忙眼豁開。
    圣地不生凡草木,果然親見瞎堂來。

    194 《偈頌三十四首》 宋·釋如凈

    截斷程途驀直來,乾坤洞徹此門開。
    左邊拍兮右邊吹,倒翻關捩起風雷。

    195 《靈濟橋語》 宋·釋印肅

    此渡若非橋,不放眾生過。
    過去現在佛,并西來達磨。
    皆是接群迷。
    直指人這個。

    196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宋·釋智朋

    諸佛出世,標拍荒郊,達磨西來,冢添新土。
    保福今日,向拜掃無門處打開一路,冬至寒食一百五。

    197 《偈頌一百六十首》 宋·釋宗杲

    昨日夢說禪,如今禪說夢。
    夢時如今說底,說時說昨日夢底。
    昨日合眼夢,如今開眼夢。
    諸人總在夢中聽,云門復說夢中夢。

    198 《次韻陳蒙城金風堂射飲》 宋·蘇頌

    南都綠蟻封初拆,西圃芳條換新碧。
    賓僚相遇惜馀春,樽俎留連因促席。
    百夫決拾看和容,何用娛賓循飲格。
    前者新詩嚴武事,幾日毬場較鋒鏑。

    199 《錦園》 宋·喻良能

    孟夏錦園好,山花高下開。
    風欹紅芍藥,雨重紫徘徊。
    衣染香邊蕊,鞵粘綠處苔。
    鶯歌兼蝶拍,時送掌中杯。

    200 《瑞香亭和丁端叔韻》 宋·袁說友

    拍手闌干看錦堆,留翁未肯十分開。
    惜花惜別情相似,急急從今載酒來。

    * 關于開拍的詩詞 描寫開拍的詩詞 帶有開拍的詩詞 包含開拍的古詩詞(2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