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建安的詩詞(66首)

    41 《故觀文建安劉公挽詩四首》 宋·張栻

    曾是南荊地,他年竹馬迎。
    旌旗嚴騎士,弧矢盛民兵。
    細考規摹舊,還各節制明。
    思公如峴首,同我淚縱橫。

    42 《寄題建安公梅山堂》 宋·張栻

    梅公山色近庭除,勝日供公幾杖余。
    千古謾傳棲跡地,當年誰憶愛君書。
    丹心炯炯元無間,白發星星不用鉏。
    待得斯民俱奠枕,歸來端亦愛吾廬。

    43 《送蕭德洪赴試建安》 宋·李彌遜

    鴻鵠不作三年飛,乘秋逸興高九嶷。
    去尋巖桂香中路,趁得御柳風前期。
    青錢立登天上選,黃絹共賞人間辭。
    漢庭第一公家事,平步凌云要及時。

    44 《送仲宗之建安》 宋·李彌遜

    老翁更事幾河沙,苦愛溪頭管物華。
    種竹成林心未足,買船載月思無涯。
    黃鶯喚友非多事,白鷺窺魚更可嗟。
    念子藍舁晚山里,可能來共拾馀霞。

    45 《送黃彥達歸建安》 宋·胡寅

    漳濱讀書夜復日,十七年間駒過隙。
    相逢忽認語音存,面皺髯張都不識。
    歲晚懸鶉在結穿,坐寒我亦無青氈。
    少時意氣今何似,對此猶能吸百川。

    46 建安暮秋》 宋·華岳

    斜陽望斷水平橋,古柳蕭疏已半雕。
    魚躍浪花翻水面,雁托煙練束林腰。
    花時無鏹能追驥,月夜有詩堪續貂。
    回首故鄉多少恨,亂山無數路迢迢。

    47 《送李秀才歸建安》 唐·徐鉉

    昔聞武夷士,皆是帝曾孫。
    李君即其人,命舛道常存。
    愛子已折桂,華組耀閨門,吾身可拂及,彩服歸丘園。

    48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自從秉節簉明廷,讜論忠言四海傾。
    何事不關天下念,此心無著世間名。

    49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親奉王明御六龍,合登宰路冠諸公。
    未應天子青宮友,猶滯黃幡豹尾中。

    50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聞上金華勸講班,啟心長是片言間。
    一從元佑諸公后,得此淵源自玉山。

    51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一賢去國四方嗔,卻恐猜疑到玉宸。
    急把丐閒書報下,此行猶足律貪人。

    52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直節亭亭屹不流,沖然襟度更休休。
    世間多少難平事,可惜先生不少留。

    53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東西一節大江邊,來往勤民亦有年。
    未必米鹽勞試守,更從根本得深研。

    54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從此褰帷去帝鄉,閭閻辛苦是平章。
    皂囊若有新豐奏,才過龍團第一綱。

    55 《送鄭尚書守建安十首》 宋·彭龜年

    好風佳月滿襟懷,嘗到先生丈室來。
    今日忽為江海別,此心肯逐晚潮回。

    56 《贈吏部尚書建安郡正肅吳公挽辭三首》 宋·蘇頌

    間代生人杰,高文擢雋科。
    立朝風采峻,臨郡惠慈多。
    勛業傳青簡,音容逐迅波。
    百年誰不至,與善果如何。

    57 《贈吏部尚書建安郡正肅吳公挽辭三首》 宋·蘇頌

    疇昔商楹夢,吁嗟魯鳳衰。
    清朝橈隆棟,多士失元龜。
    墳闕開京壤,帷旌出洛師。
    孤生懷舊感,西望涕交頤。

    58 《贈吏部尚書建安郡正肅吳公挽辭三首》 宋·蘇頌

    他日容臺議,功書預討論。
    禭章三品貴,誄策二名尊。
    遺直將誰繼,清風想尚存。
    戢棺何所恨,牖下史魚言。

    59 《建德破后入長安詠秋蓬示辛學士》 唐·王績

    遇坎聊知止,逢風或未歸。
    孤根何處斷,輕葉強能飛。

    60 《普安建陰題壁》 唐·王勃

    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霧里,游子幾時還。

    * 關于建安的詩詞 描寫建安的詩詞 帶有建安的詩詞 包含建安的古詩詞(6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