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底老的詩詞(1388首)

    61 《中秋梅桂盛開前所未有黃巖老通判欲賦詩紀異》 宋·周必大

    巖前丹桂隴頭梅,元是蟾宮一處栽。
    怪底今年秋月好,同時仙子下瑤臺。

    62 《故慶云長老{恭共換人}贊》 宋·周必大

    七尺軀,歸底處。
    一尺素,寫得住。

    63 《謹和老人初冬寓筆十絕》 宋·洪咨夔

    平泉草木須臾夢,金谷鶯花一撮塵。
    富貴若生根到底,兩家占斷別無人。

    64 《謹和老人惠山泉二首》 宋·洪咨夔

    取水驛符到,喊山旗信通。
    碾分花底月,爐受竹間風。
    金谷正覓醉,玉川誰道窮。
    頂門甘露入,喚醒主人公。

    65 《敬和老人寓舍》 宋·洪咨夔

    鄒不辭三徙,滕何愛一廛。
    典衣寬酒債,乞米續炊煙。
    勝敗供飛雹,虧成付響泉。
    東山時撰屨,花底弄潺湲。

    66 《敬和老人青梅》 宋·洪咨夔

    雪水迎風細作鱗,青青又是故園春。
    只知和鼎非凡子,豈料升盤有苦人。
    還我核來機轉熟,寄渠花去意猶新。
    側生底事搖車頰,空作漁陽一點顰。

    67 《汲水禪靜琳老寄詩因次韻奉寄》 宋·毛滂

    云腳濤頭氣自寒,了無閒夢到蒲團。
    翠庵只在東堂里,底下揚眉直下看。

    68 《贈施堯年老人》 宋·葛立方

    何須石室秘仙書,家有云英尚藥爐。
    奕世大年緣底事,知君華胄出肩吾。

    69 《讀平險銘寄李漢老》 宋·劉子翚

    官侯鑿平劍浦灘,游子不歌行路難。
    李公作銘垂不刊,峻峰激流生筆端。
    斯文豈但夸雄觀,寓理之奧開聾眢。
    惟人性天同廣胖,橫目立見分庭壇。

    70 《和因老游水寨府治東軒二首》 宋·王之道

    市井從東州,水竹自西府。
    我來與公偕,槃礴日欹午。
    從容河底魚,樂哉得其所。
    此意與誰論,相看默無語。

    71 《孔先生以仙長老山水略錄見約同游作詩答之》 宋·韓維

    群峰羅立青攙攙,中有佛廟名香嚴。
    飛泉洶涌出峰后,四時激射蒼巖。
    跳珠噴雪幾百丈,下注坎險鐘為三。
    援蘿俯瞰石底凈,明鏡光溢青瑤函。

    72 《懷妙老》 宋·吳則禮

    屋頭風雨交,喚此耋老夢。
    粥魚腹遽鳴,來作枕中供。
    底處有可人,齋缽是日用。
    時時要同盤,穿雪菜甲動。

    73 《夢過盱眙城追寄曾照老》 宋·吳則禮

    篷背有霜篷底眠,夢中猶念草鞋錢。
    強炊五斗官倉米,也趁千艘落水船。
    居士禿巾撩楚雁,僧伽孤塔供淮天。
    盱眙城在石色古,浪打至今端可憐。

    74 《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歸朱方遇》 宋·吳則禮

    布襪元不破,霜雪遮頭顱。
    政自要老丑,肯剃頷底須。
    經卷聊關身,帳座種種無。
    安用古銅瓶,捉以高鼻奴。

    75 《憶昨呈元老》 宋·吳則禮

    憶昨參戎幕,交情子獨真。
    共為關塞客,各負水云身。
    跡遠金閨籍,衣沾玉壘塵。
    雕鞍暮橫槊,錦幄曉行春。

    76 《送云巖老住天寧寺》 宋·陳造

    道人兀坐云巖山,云巖之云是知己。
    風噓岫吸漫不知,道人之心亦如此。
    從地涌出煥金碧,信手拈來自奇偉。
    門施鐵限十五年,一旦刺頭鬧籃里。

    77 《題承天心老萬佛閣》 宋·吳泳

    我聞諗禪師,斷薪接繩床。
    楊岐初住時,撒雪滿屋堂。
    庭松下法子,瓶水注道漿。
    看來古佛心,不為屋有亡。

    78 《瑞巖仰老見和復酬前韻七首》 宋·曹勛

    雙澗流泉徹底清,五峰晴掛白云輕。
    泉流云散遲歸步,猶欲思豐問此生。

    79 《和遠老四首》 宋·吳芾

    相逢正好共看山,底事匆匆便欲還。
    今日乍晴山更好,可能伴我片時閒。

    80 《送明老游雁蕩五首》 宋·吳芾

    方欣林下共談禪,底事深公挽出山。
    千里同風無道俗,何妨一笑便言還。

    * 關于底老的詩詞 描寫底老的詩詞 帶有底老的詩詞 包含底老的古詩詞(138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