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應變的詩詞(704首)

    241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242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243 《月賦》 南北朝·謝莊

    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
    綠苔生閣,芳塵凝榭。
    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

    辭賦精選月亮羈旅抒情

    244 《送窮文》 唐·韓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糧,牛繫軛下,引帆上檣。
    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涂,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摯儔,去故就新,駕塵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敥嘎嚶,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于初。
    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
    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

    辭賦精選人生抒情自白

    245 《仙掌銘》 唐·獨孤及

    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靈赑屃,攘臂其間,左排首陽,右拓太華,絕地軸使中裂,坼山脊為兩道,然后導河而東,俾無有害,留此巨跡于峰之巔。
    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及以為學者拘其一域,則惑于余方。

    246 《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辭賦精選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山水抒情

    247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248 《擬行路難十八首》 南北朝·鮑照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行路吟。

    感慨人生

    249 《休沐寄懷》 南北朝·沈約

    雖云萬重嶺,所玩終一丘。
    階墀幸自足,安事遠邀游?
    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
    園禽與時變,蘭根應節抽。

    樂府邊塞生活勵志

    250 《戚氏·晚秋天》 宋·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
    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
    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
    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秋天寫景

    251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宋詞三百首贊頌歌女

    252 《天寧樂(銅人捧露盤引)》 宋·賀鑄

    斗儲祥,虹流祉,兆黃虞。
    未□□、□圣真府。
    千齡葉應,九河清、神物出龜圖。
    □□□□,□盛時、朝野歡娛。

    253 《木蘭花(遐觀樓)》 宋·晁補之

    小樓新創堪臨遠。
    一帶寒山都入眼。
    人間應未覺春歸,樓上已先變柳眼。
    風威自與微陽戰。
    雪意不遮殘臘換。
    少須文棟燕雙回,來看東城花一片。

    254 《滿庭芳(憶廬山)》 宋·晁補之

    欲買廬山,山前三畝,小橋橫過松間。
    變名吳市,誰認舊容顏。
    最好棲賢峽外,應自此、都隔塵寰。
    人稀到,壺中化國,光景更堪閑。

    255 《念奴嬌》 宋·曹冠

    賦念奴嬌,洗千載之誣蔑,以祛流俗之惑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
    巨石_巖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
    十二靈峰,云階月地,中有巫山女。

    256 《水調歌頭(題張晉英提舉玉峰樓)》 宋·辛棄疾

    木末翠樓出,詩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疇昔此山安在,應為先生見挽,萬馬一時來。
    白鳥飛不盡,卻帶夕陽回。

    257 《哨遍》 宋·辛棄疾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鑿池筑亭,榜以舊名。
    昌父為成父作詩,屬余賦詞,余為賦哨遍。
    莊周論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其義美矣。
    然上文論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為蟻所慕而致殘,下文將并結二義,乃獨置豕虱不言而遽論魚,其義無所從起。

    258 《鷓鴣天》 宋·辛棄疾

    一夜清霜變鬢絲。
    怕愁剛把酒禁持。
    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見頻將翠枕移。
    真個恨,未多時。
    也應香雪減些兒。
    著花照面須頻記,曾道偏宜淺畫眉。

    259 《柳梢青(祭戶立春)》 宋·趙師俠

    節物推移。
    青陽景變,玉琯灰飛。
    彩仗泥牛,星球雪柳,爭報春回。
    絲金縷玉幡兒。
    更斜裊、東風應時。
    宜入新春,人隨春好,春與人宜。

    260 《征招》 宋·姜夔

    篷方底,舟師行歌,徐徐曳之如偃臥榻上,無動搖突兀勢,以故得盡情騁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興。
    徵招、角招者,政和間,大晟府嘗制數十曲,音節駁矣。
    予嘗考唐田畸聲律要訣云:徵與二變之調,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調曲也。

    * 關于應變的詩詞 描寫應變的詩詞 帶有應變的詩詞 包含應變的古詩詞(7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