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應兒的詩詞(1226首)
661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宋·蘇軾
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
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
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海空無人。
667
《過淮》 宋·蘇軾
朝離新息縣,初亂一水碧。
暮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
麏鼯號古戍,霧雨暗破驛。
回頭梁楚郊,永與中原隔。
668
《次韻許遵》 宋·蘇軾
蒜山渡口挽歸艎,朱雀橋邊看道裝。
供帳已應煩百兩,擊鮮毋久溷諸郎。
問禪時到長干寺,載酒閑過綠野堂。
此味只憂兒輩覺,逢人休道北窗涼。
669
《辨道歌》 宋·蘇軾
北方正氣名祛邪,東郊西應歸中華。
離南為室坎為家,先凝白雪生黃芽。
黃河流駕紫河車,水精池產紅蓮花。
赤龍騰霄驚盤蛇,奼女含笑嬰兒呀。
670
《異鵲》 宋·蘇軾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
家有五畝園,么鳳集桐花。
是時烏與鵲,巢*可俯拏。
憶我與諸兒,飼食觀群呀。
671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 宋·蘇軾
俯仰東西閱數州,老于歧路豈伶優。
初聞父老推謝令,旋見兒童迎細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勞處處避嘲謳。
河吞巨野那容塞,盜入蒙山不易搜。
675
《岐亭五首(并敘)》 宋·蘇軾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
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
676
《異鵲(并敘)》 宋·蘇軾
熙寧中,柯侯仲常通守漳州,以救饑得民。
有二鵲棲其廳事,訖侯之去,鵲亦送之,漳人異焉。
為賦此詩。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677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宋·王安石
春風似舊花仍笑,人生豈得長年少。
我與兒兮各一方,憔悴看成兩鬢霜。
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安得送我置汝傍。
胡塵暗天道路長,遂令再往之計墮眇芒。
678
《送西京簽判王著作》 宋·王安石
兒曹曾上洛城頭,尚記清波繞驛流。
卻想山川常在夢,可憐顏發已驚秋。
辟書今日看君去,著籍長年嘆我留。
三十六峰應好在,寄聲多謝欲來游。
680
《送江寧彭給事赴闕》 宋·王安石
西江望士眾長兼,卓犖傳家在一男。
壯志異時開史牒,妙齡終日對書龕。
桂堂發策收科選,櫻苑頒詩豫宴酣。
大邑援琴聊試可,小州懷紱果才堪。
* 關于應兒的詩詞 描寫應兒的詩詞 帶有應兒的詩詞 包含應兒的古詩詞(122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