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廬井的詩詞(155首)

    41 《延壽里精舍寓居》 唐·賈島

    旅托避華館,荒樓遂愚慵。
    短庭無繁植,珍果春亦濃。
    側廬廢扃樞,纖魄時臥逢。
    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巖峰。
    汲泉飲酌馀,見我閑靜容。
    霜蹊猶舒英,寒蝶斷來蹤。
    雙履與誰逐,一尋青瘦筇。

    42 《贈溫觀主》 唐·賈島

    一別羅浮竟未還,觀深廊古院多關。
    君來幾日行虛洞,仙去空壇在遠山。
    胎息存思當黑處,井華懸綆取朝間。
    弊廬道室雖鄰近,自樂冬陽炙背閑。

    43 《膏澤多豐年》 唐·無名氏

    帝德方多澤,莓莓井徑同。
    八方甘雨布,四遠報年豐。
    廒慶千廂在,山流萬壑通。
    候時勤稼穡,擊壤樂農功。
    畎畝人無惰,田廬歲不空。
    何須憂伏臘,千載賀堯風。

    44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45 《桐江閑居作十二首》 唐·貫休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頭。
    擬歸仙掌去,剛被謝公留。
    猛燒侵茶塢,殘霞照角樓。
    坐來還有意,流水面前流。

    46 《桐江閑居作十二首》 唐·貫休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頭。
    擬歸仙掌去,剛被謝公留。
    猛燒侵茶塢,殘霞照角樓。
    坐來還有意,流水面前流。

    47 《寄體休》 唐·齊己

    南州君去為尋醫,病色應除似舊時。
    久別莫忘廬阜約,卻來須有洞庭詩。
    金陵往歲同窺井,峴首前秋共讀碑。
    兩處山河見興廢,相思更切臥云期。

    48 《寄懷鐘陵舊游因寄知己》 唐·齊己

    洗井僧來說舊游,西江東岸是城樓。
    昔年淹跡因王化,長日憑欄看水流。
    真觀上人棲樹石,陳陶處士在林丘。
    終拖老病重尋去,得到匡廬死便休。

    49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孔明臥龍,呂望非熊。
    楊震關西,
    丁寬易東。

    50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51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52 《招隱二首》 魏晉·左思

    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隱士生活

    53 《滿庭芳(用東坡韻題自畫蓮社圖)》 宋·晁補之

    歸去來兮,名山何處,夢中廬阜嵯峨。
    二林深處,幽士往來多。
    自畫遠公蓮社,教兒誦、李白長歌。
    如重到,丹崖翠戶,瓊草秀金坡。

    54 《滿江紅(懷家山作)》 宋·毛幵

    回首吾廬,思歸去、石溪樵谷。
    臨玩有、門前流水,亂松疏竹。
    幽草春余荒井逕,鳴禽日在窺墻屋。
    但等閑、憑幾看南山,云相逐。

    55 《念奴嬌》 宋·范端臣

    尋常三五,問今夕何夕,嬋娟都勝。
    天豁云收崩浪凈,深碧琉璃千頃。
    銀漢無聲,冰輪直上,桂濕扶疏影。
    綸巾玉塵,庾樓無限清興。

    56 《念奴嬌》 宋·范端臣

    尋常三五,問今夕何夕,嬋娟都勝。
    天豁云收崩浪凈,深碧琉璃千頃。
    銀漢無聲,冰輪直上,桂濕扶疏影。
    綸巾玉塵,庾樓無限清興。

    宋詞精選惜春離別

    57 《括意難忘》 宋·林正大

    蜀道登天。
    望峨眉橫絕,石棧相連。
    西來當鳥道,逆浪俯回川。
    狷與鶴,莫攀緣。

    地名思念友情

    58 《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 元·馬致遠

    半世逢場作戲,險些兒誤了終焉計。
    白發勸東籬,西村最好幽棲,老正宜。
    茅廬竹徑,藥井蔬畦,自減風云氣。
    嚼蠟光陰無味,旁觀世態,靜掩柴扉。

    初中古詩高中古詩懷古同情憂民

    59 《原道》 唐·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古文觀止推崇儒道

    60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 關于廬井的詩詞 描寫廬井的詩詞 帶有廬井的詩詞 包含廬井的古詩詞(1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