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床的詩詞(53首)

    21 《移》 宋·楊萬里

    清晨暑氣已愁予,何況腸蟲午及脯。
    尋得松風小涼處,移來坐又還無。

    22 《和君倚藤十二韻》 宋·司馬光

    嗟予仕京府,謀祿非謀身。
    豈徒勞百骸,消鑠侵天真。
    所畏曠官誅,敢辭從事勤。
    朝訊獄中囚,暮省案前文。

    23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 宋·司馬光

    密葉蕭森翠幕紆,暫來猶恨不長居。
    脫冠解帶坐終日,花落石春自如。

    24 《酒中十詠·酒》 唐·皮日休

    帶松節,酒膩肥如羜。
    滴滴連有聲,空疑杜康語。
    開眉既壓后,染指偷嘗處。
    自此得公田,不過渾種黍。

    25 《殘句:頭只有黃州印》 宋·王禹偁

    頭只有黃州印,監里看成白發翁。

    26 《謝王耿太博惠藤王虞部惠藤枕》 宋·魏野

    藤枕睡騰騰,軟勝眠莎與曲肱。
    知似邊韶偏寄惠,夢中長亦感心朋。

    27 《西江月·添線繡人倦》 宋·吳文英

    添線繡人倦,翻香羅暮煙斜。
    五更簫鼓貴人家。
    門外曉寒嘶馬。
    帽壓半檐朝雪,鏡開千靨春霞。
    小簾沽酒看梅花。
    夢到林逋山下。

    28 《《綺疏遺恨》之繡》 明·唐寅

    月沈花謝事堪傷,春樹紅顏夢短長;
    只有繡針線在,殘絨留得口脂香。

    29 《同諸公餞望元因宿谷隱以何當風雨夜復此對》 宋·李廌

    雨氣天末來,暝色江皋起。
    層林蔽樓觀,黯淡水云里。
    匹馬何所從,翩翩五公子。
    異時天一方,相遇忽在此。

    30 前帳》 宋·曹勛

    蜀錦前帳,四角垂香囊。
    上有合歡帶,下有雙鴛鴦。
    鴛鴦一分散,不得同所將。
    棄捐篋笥里,誰惜舊時香。

    31 《山間大風雨晝夜不止聞松聲撼戲成拙語謾錄》 宋·鄭清之

    顛風橫雨窮山秋,樵青馳檐車停辀。
    松聲撼空吼萬牛,轟豗勢欲傾不周。
    晨雞扼吭喑且愁,百鳥何敢相喧啾。
    恍疑趙壁環諸侯,呼聲動地鏘弓矛。

    32 《正月念三日以南劾論去國憩凈茲客館蘇稅院》 宋·程公許

    意不求全那得毀,本來知足豈須多。
    世途何處乘險峰,古井如今已不波。
    緣督更須師漆吏,乞墦中使愧鄒軻。
    君看野馬難羈束,寧羨天街想玉珂。

    33 《正月念三日以南劾論去國憩凈茲客館蘇稅院》 宋·程公許

    寄包古剎客過門,煨芋殘爐晚未溫。
    萬里風塵迷遠望,三峰文獻接諸孫。
    湖山春動饒佳趣,杖履時來共至言。
    一筆老仙堤柳畔,人間誰怨復誰恩。

    34 《余帳為過兵卷去答梅山弟用余韻見寄》 宋·陳著

    破帳護衰翁,席卷俄隨掠騎東。
    與婦同圍膚炭火,呼兒排作肉屏風。
    從來不起羊羔想,困倒何妨蝶夢通。
    亂世流離多露宿,蓋頭有屋未為空。

    35 《崇福寺大用堂乃魏文節祠舊有半云一窗月在》 宋·陳著

    魯公香火寺,便道幾經行。
    樹老存高節,碑全見太平。
    浮云從變化,古月自分明。
    賴有文孫在,毋忘大用名。

    36 《移詩》 宋·仇遠

    莞簟輕輕卷,藤故故移。
    暑塵無避處,客舍有涼時。
    開帳迎風易,鉤簾看雨宜。
    綠陰更清絕,舊竹長新枝。

    37 《春日陪諸公往戴山眺集暮入北麓得石巖洞諸》 明·張羽

    張宴凌崇顛,返策憩澗陰。
    南岑夙厭歷,北麓今始臨。
    危磴絕來術,崩壑瞰空潭。
    幽竇抱虛白,哀牝遞清音。

    38 《趙州不下禪接二王圖贊》 宋·釋心月

    折腳禪接斷薪,猶堪傴坐揖高賓。
    明知裂土熏天富,難斗他家徹骨貧。

    39 《次友梅編校獨臥》 宋·楊公遠

    梅花紙帳伴書窗,氈褥平鋪小小
    趺膝橫琴情自適,曲肱當枕樂偏長。
    詩魂直透冰霜國,衾錦那沾粉膩香。
    丈五日高眠正熟,不知前古又三皇。

    40 《課小豎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凈訖移三首》 唐·杜甫

    病枕依茅棟,荒鉏凈果林。
    背堂資僻遠,在野興清深。
    山雉防求敵,江猿應獨吟。
    泄云高不去,隱幾亦無心。

    * 關于床的詩詞 描寫床的詩詞 帶有床的詩詞 包含床的古詩詞(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