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幽說的詩詞(617首)
301
《詠五臺》 唐·王通
縹緲蓬萊未足夸,海峰孤絕更無加。
入門已到三摩地,攜手同游千歲沙。
碧玉鏡開金菡舊,珊瑚樹宿白頻迦。
殷勤童子能招隱,共采芝茵和紫霞。
302
《游黃山》 近代·惲代英
久聞人說黃山好,今日欣登始信峰;列嶂有心爭峻秀,古松無語兀龍鐘;置身霄漢星辰近,俯首塵寰煙霧封;到此方知是云海,下藏幽壑幾千重。
303
《代贈》 宋·余靖
幽房寂寞時,香散輕袿衣。
可憐夜永不成寐,苦恨春殘猶未歸。
歸來一見伸修眉,寶柱新聲逐調移。
多少相思說不盡,淚滿玉壺著自知。
304
《感事》 宋·石介
吾賞觀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員數萬里,車馬通轍跡。
帝宅君土中,紫垣當辰極。
長江斷其南,絕塞經其北。
305
《上黃太史》 宋·高荷
萬里南溪郡,黃香得賜環。
盛名喧海內,摧翮返云間。
太史資誠峻,郎官選亦慳。
朝廷才特起,堂奧援誰扳。
306
《送人之常德》 宋·蕭立之
秋風原頭桐葉飛,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圖拆補兒女衣,輕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晉以前,降唐臣宋誰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請君停篙莫回船。
編蓬便結溪上宅,采桃為薪食桃實。
山林黃塵三百尺,不用歸來說消息。
307
《醉義歌》 金朝·寺公大師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
困眠未足正展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
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
309
《竹》 宋·蔡槃
每愛幽窗下,煙藂與露枝。
才聞風起處,便是雨來時。
節直將誰比,心虛只自知。
青青長在眼,休說化龍遲。
310
《南巖》 宋·晁謙之
南巖夫何為,山作天倚蓋。
山南谿山復,飛頂壓其外。
當空橫廣頟,架屋喉舌內。
嘗聆釋氏說,仰覆各世界。
311
《題江國錄先生石室》 宋·陳尚文
海甯邑屋千山環,幽人更愛山中山。
山城已遠人煙寒,江君石室深巑屼。
聞君十載棲長安,焉能斂翼縈巖巒。
臥龍要自南陽蟠,東山不為攜紅顏。
312
《雹》 宋·戴埴
玄默執徐歲,月律終無射。
京師連雨雹,小者如彈,大者如拳。
林柯葉亂下,
313
《游五泄書呈完夫節推》 宋·丁寶臣
莫厭幽尋路險辛,細思容易是山神。
能收地巧藏深處,不惜天奇示俗人。
古有少陵吟未到,今無摩詰畫難真。
海邊見說天童好,祗待君詩判待倫。
314
《仙都山》 宋·丁宣
世上洞天三十六,縉云第二十九區。
古木參天架云屋,總真靈跡號仙都。
獨峰壁立三千尺,凌空聳翠屹然孤。
仰瞻絕頂煙嵐際,曾開菡萏名鼎湖。
315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宋·馮起
華林仙野近南昌,聞說幽奇景異常。
竹翠松寒籠藥圃,水清山秀繞書堂。
詞登科第名尤振,恩表門閭道愈光。
我恨方為簪組累,莫同吟嘯白云房。
316
《游靈巖》 宋·富言
聞說靈巖境最幽,乘閑艤棹共追游。
飛泉翠滴半空雨,古樹陰連萬壑秋。
縹緲香煙籠梵榻,嵯峨山勢枕江流。
登臨眺望關河遠,惹起鄉思戀國愁。
317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318
《云溪雜詠》 宋·郭印
入門何所有,彌望只林泉。
塵垢人間世,云霞洞里天。
閒亭藏復見,小徑絕仍連。
勿說桃源地,幽深自一川。
319
《宿儀林寺》 宋·黃圭
探幽適興訪儀林,休聽春蛙說雨深。
翠竹黃花新般若,青山綠水舊知音。
禪盟蘇晉情相契,酒戀淵明醉且斟。
此去雪峰應不遠,肯容杖履謾相尋。
320
《美文文山劾董宋臣》 宋·開慶太學
撥轉天網回地紀,中興又自庚申始。
掃除陰類誰之功,有硬脊梁擔得起。
鯫生曾作茶嶺詩,已學希夷不愿仕。
逢人見說太平時,擔書來領西湖水。
* 關于幽說的詩詞 描寫幽說的詩詞 帶有幽說的詩詞 包含幽說的古詩詞(6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