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幽真的詩詞(1337首)
602
《留題實相寺》 宋·章得象
天臺四面翠如屏,洞穴幽奇地最靈。
百尺巖中真像在,千年澗畔古松青。
路傍斷石留神跡,壁上遺文缺舊銘。
我是丹丘仙郡守,暫來猶似覺魂醒。
603
《隱居》 宋·趙良坡
習靜深山里,幽棲趣逼真。
青樓何足契,白雪故相親。
守道無妨困,藏書不盡貧。
昔人嘉遁漢,我亦愛逃秦。
607
《送杜靖國知連州》 宋·鄭俠
杜氏世德光無前,聲華行實相輝鮮。
蕢之職也在刀匕,親舉罰爵平公筵。
預之聞見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詩為郡守稱杜母,南陽之人今尚傳。
608
《次韻種道行衙賞蓮花》 宋·鄭俠
城中勢利如聚蛙,聒聒鼓鬧窮兩衙。
忽聞攜樽命真賞,如見地涌金蓮花。
況茲危亭跨高爽,極目四顧窮天涯。
紅蕖繚繞幾數畝,盛妝翠蓋相撐拿。
609
《西峴峰》 元·黃溍
層云抱春城,急瀨泄嵌竇。
修蹊入窈窕,眾綠郁以茂。
名亭標水樂,折柱荒碑仆。
幽尋得緇廬,亂石扶結構。
612
《張公洞》 元·周砥
倏忽鑿混沌,茲事豈其余。
不知幾何年,云古仙人居。
嗟我至此為躊躇,洞天諸宮窅兮黑。
試命烈火燭空虛,森森怪石相對立,如口欲語手欲抾前有
614
《水龍吟 與北山覺公》 元·李孝光
倚闌藍玉西邊,長松千尺**走。
風吹香霧,云生幽樹,泉鳴缺*。
嘻笑山翁,看山不厭,別來渾瘦。
且休嫌俗客,竹床烏幾,半分與,真耆舊。
615
《湖雁篇》 明·陳邦瞻
秋山落葉秋聲瑟,遠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見平湖深,扁舟遙界天光碧。
此時南雁正為群,此際悲鳴斷續聞。
幾處凄酸叫涼月,數聲嘹亮破寒云。
616
《詠懷十首》 明·陳第
火用在得薪,才用在識真。
隨宜作蟄躍,龍德乃全身。
偉哉嵇叔夜,濁世清粼粼。
兇尤竟不免,好善而闇人。
闇人動有累,幽憤何由申。
哲愚亦惟戾,千載為悲辛。
蘇門先發蔀,見幾如入神。
¤
617
《同辰玉過澹圃》 明·陳繼儒
解帶入幽叢,微涼下井桐。
誰為起予者,取次得君同。
雀乳槐花雨,魚皦稻葉風。
琴尊不覺暮,歸路月華東。
山镵汲冢書千笈,雨甲煙芽菜一筐。
羨汝半生真可了,滿鞋紅葉看斜陽。
618
《水簾洞》 明·程誥
徑平草木深,幽碧日以積。
遂使水簾勝,咫尺千里隔。
真源不可問,惆悵凈色白。
窟石冷秋根,何由漱云液。
619
《游太姥石門》 明·傅汝舟
名山多石門,太姥奇莫狀。
想當開辟來,必有萬鬼匠。
大石架不如,小石巧相放。
乍看怖欲墮,諦視極牢壯。
620
《望洽陽》 明·葛高行文
惟長子其浚哲兮,古涂山之苗裔。
遙仰文母之婀娜兮,嗣前徽而婉。
羨螽斯之振振兮,吐玉英而樹庭蕙。
望關雎于河洲兮,識靈偶之重別。
* 關于幽真的詩詞 描寫幽真的詩詞 帶有幽真的詩詞 包含幽真的古詩詞(133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