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幽峰的詩詞(1110首)

    81 《奉同黃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訪鼓山珪公》 宋·張元干

    孤云乘天風,飛入海上山。
    松聲發鼓吹,導我登層巒。
    平生煙霞想,政在巖壑間。
    及茲百事懶,作意三日閑。

    82 《寓靈峰寺感懷》 宋·鄭剛中

    遙風入林篠,淅瀝生夜愁。
    明月過窗牖,照此虛室幽。
    念從出懷繃,志在承箕裘。
    唯知業書卷,何嘗識戈矛。

    83 《群玉五詠·浮金峰》 宋·李彌遜

    浮金峰佳氣,不掛凡子目。
    高人有馀清,別墅廣新筑。
    有懷鴻雁行,風月伴幽獨。
    還為稻粱謀,去傍蒹葭宿。
    歸飛會有時,分我一窗綠。

    84 《和叔夏十絕一宿云峰寺二到韓公莊三飯草衣巖》 宋·胡寅

    不惜沖泥步步前,為聞幽處有明川。
    峰回路轉酬勞客,一派琉璃春正妍。

    85 《和叔夏十絕一宿云峰寺二到韓公莊三飯草衣巖》 宋·胡寅

    跨溪臨岸各清真,上客來臨景更新。
    幽樹好花修竹色,相鮮浮動鏡中春。

    86 《雨中過幽居寺》 宋·李洪

    柳眼青蔥桃萼紅,東皇試手放春功。
    峰巒矗矗孤云聳,潤壑涓涓細水通。
    出谷抗塵身已去,登高能賦思無窮。
    驅車更過幽居寺,暫聽猿吟杳靄中。

    87 《入雁山過雙峰》 宋·樓鑰

    眼前未見古龍湫,望望前山景自幽。
    紅日一門千嶂曉,翠峰雙聳半空秋。
    風高落木無邊下,氣勁閒云逐處收。
    要識雁山真面目,直須霜后一來游。

    88 《端峰往還三首》 宋·趙蕃

    甚厭窮居陋,聊為佛界遨。
    追隨有逢掖,應對屬方袍。
    褊性便幽隱,畏途思避逃。
    明當與山別,回首念塵勞。

    89 《寄題葉路分與君樓如今若肯從徵召總把三峰乞》 宋·葉適

    封侯無便乞名山,只許幽人獨占閑。
    若會當時與君意,林泉合在市朝間。

    90 《投龍寶室洞天過延慶觀方王卒共父劍峰精舍》 宋·程公許

    璧簡薦寶室,襟裾馥旃檀。
    眷言石交舊,可憚腳力酸。
    層巖一劍裂,陰壑千古寒。
    數椽棲泬寥,小樓面贊元。

    91 《游下竺飛來峰和存了侄韻》 宋·陽枋

    嵯峨擅北高,幽靜還西竺。
    虎蹲石根奇,龍蟠藤蔓曲。
    面橫白水湖,背列濃嵐谷。
    鳥碎山逾空,起予詩不俗。

    92 《次韻和岳醵飲西峰寺分韻成詩十四首見寄》 宋·陳著

    游了南山山外山,北山下住更幽閒。
    消磨永日何妨睡,受用清風不用還。

    93 《日峰庵》 宋·陳著

    便道得幽尋,清風引入深。
    庵依山石腳,僧說老巖心。
    到處鬼無墓,此山松獨林。
    人生竟何事,搔首立青陰。

    94 《題西山靈峰感應寺》 宋·蒲壽宬

    路入靈峰西復西,桄榔葉暗古招提。
    山僧更在云深處,花落蒼苔幽鳥啼。

    95 《二十日步上方廣寺觀蓮華峰云氣異甚》 宋·項安世

    曉發名溪莊,午飯馬跡庫。
    下車著芒鞋,扶杖陟罔路。
    碾槽深側足,石磴高舉步。
    初登黃茅嶺,稍入青箬霧。

    96 《寄九峰覺老時自因勝退居》 宋·王铚

    京江別我正堅冰,拂袖歸來道更增。
    又見嶺梅來驛使,懶將庭柏對談們。
    半廓冷月溪山霧,一炷幽香殿閣燈。
    此亦世間愁絕處,嶺猿歲晚哭寒藤。

    97 《幽居》 宋·張嵲

    避地依荒谷,衡茅茍自安。
    門前山四塞,不用買峰巒。

    98 《飛來峰》 宋·林景熙

    何年移竺國,秀色發棱層。
    清極不知夏,虛中欲悟僧。
    樹幽嵐氣重,泉落乳花凝。
    猶憶烹茶處,間來話葛藤。

    99 《到雪峰》 宋·陳宓

    幽寂千人只磬聲,翚飛樓觀映山青。
    世間役役誰知夢,林下高人眼獨醒。

    100 《天柱峰》 宋·杜范

    探幽不知疲,前賞方未極。
    晨行越高嶺,拔地見峭石。
    有如萬菡萏,玲瓏倚秋碧。
    東西忽異狀,雇步忘所歷。

    * 關于幽峰的詩詞 描寫幽峰的詩詞 帶有幽峰的詩詞 包含幽峰的古詩詞(11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