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幽人感的詩詞(511首)

    181 《和玉汝弟感秋偶書》 宋·韓維

    園林雨余清,碧色遍秋草。
    露葉委閑階,風荷亂幽沼。
    晨昏爽氣嘉,吾意欲輕矯。
    古來達道者,冥冥獨見曉。

    182 《幕中偶書》 宋·強至

    劉侯驅車東,幕府賓客稀。
    憑幾獨蕭然,真與萬事違。
    巢燕無世情,閑堂時一歸。
    東風忽怒號,輒來撼窗扉。

    183 《前日奉和仲靈禪老春雨詩復辱見答走筆依元韻》 宋·強至

    千年支許事如新,欲作前游漫歷旬。
    雨帶黑云障俗客,猨呼飛鳥伴幽人。
    從容劇論知何日,感激佳篇慰此辰。
    四海聲光非鑿齒,道安名重若為親。

    184 《有感十首》 宋·吳芾

    河山關塞一萬里,文武衣冠二百年。
    四海蕭條宮殿去,無人解道取幽燕。

    185 《漁舍感秋》 宋·姜特立

    小筑瞰清流,人閒境更幽。
    蒹葭寒帶水,蟋蟀靜吟秋。

    186 《次韻史芝崖》 宋·陳著

    浮生真夢幻,看破已頻頻。
    花柳春心古,乾坤世事新。
    爭芳多暖處,感舊獨幽人。
    寶重復珍重,清風明月身。

    187 《次韻吳雅翁秋懷四首》 宋·黎廷瑞

    西風吹梧桐,一葉墮寒玉。
    飄飄轉千崖,亹亹侵萬木。
    霜露行復降,雪霰飛相逐。
    幽居感時運,清夜理商曲。

    188 《入廬山感興》 宋·董嗣杲

    古翠深中擁紫煙,幽行先酌石溪泉。
    未能耕野安愚分,且樂游山趁壯年。
    五色在前難障礙,連鑣來此可留連。
    杏花林里閒風月,況有宗人演地仙。

    189 《感皇恩 史公總帥子明命,題其弟柔明所寫平》 元·王惲


    古人稱文章與書同一關紐,所愧辭意恐不稱于書也疊嶂際清江,楓林輝映。
    潮落波平鏡光靜。
    六朝興廢,都付漁郎煙艇。

    190 《參選有感》 宋·葉茵

    元是江湖蕭散客,誰將幽夢落南柯。
    十年不調幸然好,一著才差悟處多。
    肯使北山馳鶴信,且隨西舍唱漁歌。
    野人自喜無彈繳,卻恐金章羨綠蓑。

    191 《挽吳太夫人》 宋·陳宓

    昔在三山日,曾升孟母堂。
    官寮同令子,箴訓出幽房。
    盛擬雙封國,俄驚一奠觴。
    新阡緣孝感,揮涕望高岡。

    192 《西齋秋感二十首》 宋·方回

    聽雨勝觀雨,觀雨須高樓。
    細雨或終日,高樓令人愁。
    不如空齋夜,聽雨詩思幽。
    萬葉鳴颼颼。

    193 《感懷》 宋·郭印

    冬仲陰氣驕,微陽尚潛伏。
    草木慘無容,霜威日夜酷。
    君子覽時運,悠然守幽獨。
    吹律者何人,微暖還燕谷。
    玉衡無淹次,天道旋反復。
    低回佇春風,求友升喬木。

    194 《感懷寄擇之》 宋·李覯

    眾人皆銳進,唯我復幽居。
    慮遠夢多亂,身閑氣不舒。
    干求非祿位,好尚豈詩書。
    日夜又日夜,霜寒鬢發疎。

    195 《竹齋題事》 宋·李覯

    低齋結空野,小竹移孤林。
    齋閑竹凈好,日媚幽人心。
    南方夏厭暑,獨此留殘陰。
    戛雨挫促夢,穿風搜涼襟。

    196 《暮冬感懷寄瑞巖禪師》 宋·釋重顯

    雪水繞松檻,遲遲結清淺。
    病眼時懶開,幽情況難遣。
    故人久相別,飛文屢慚靦。
    仰謝十二峰,分照月如翦。

    197 《觀講師有感》 宋·王洋

    一僧據幾坐,眾僧列其間。
    紛紛士與女,其外復相環。
    娟娟誰家婦,粉面垂煙鬟。
    既為時俗妝,復著道士冠。

    198 《次韻伯壽兄宿華藏有感》 宋·喻良能

    水凈溪空峰更青,目雖未到已先明。
    棟浮萬縷晴云細,軒擁千重夏木清。
    幽興入門應自適,殘樽下馬與誰傾。
    老僧齋罷唯須睡,不信人間有月評。

    199 《琵琶行/琵琶引》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樂府寫人憤懣

    200 《蘭亭集序/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離別感傷感嘆人生

    * 關于幽人感的詩詞 描寫幽人感的詩詞 帶有幽人感的詩詞 包含幽人感的古詩詞(5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