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并作的詩詞(72首)

    21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望伊川(自此并淮南作)》 唐·李德裕

    遠村寒食后,細雨度川來。
    芳草連谿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幾處回。

    送別

    22 《翠碧鳥(以上并在醴陵作)》 唐·韓偓

    天長水遠網羅稀,保得重重翠碧衣。
    挾彈小兒多害物,勸君莫近市朝飛。

    23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唐·韓偓

    遐方不許貢珍奇,密詔唯教進荔枝。
    漢武碧桃爭比得,枉令方朔號偷兒。
    封開玉籠雞冠濕,葉襯金盤鶴頂鮮。
    想得佳人微啟齒,翠釵先取一雙懸。
    巧裁霞片裹神漿,崖蜜天然有異香。
    應是仙人金掌露,結成冰入蒨羅囊。

    24 《鷓鴣天(九月十三日攜家游夏氏林亭燕集作,并送湯詞)》 宋·葛勝仲

    小榭幽園翠箔垂。
    云輕日薄淡秋暉。
    菊英露浥淵明徑,藕葉風吹叔寶池。
    酬素景,泥芳卮。
    老人癡鈍強伸眉。
    歡華莫遣笙歌散,歸路從教燈影稀。

    詠物梨花

    25 《水龍吟(游御河并過壓沙寺作)》 宋·王安中

    魏臺長樂坊西,畫橋倒影煙堤遠。
    東風與染,揉藍春水,灣環清淺。
    浴鷺翹莎,戲魚吹絮,落紅漂卷。
    為游人盛蹤,蘭舟彩舫,飛輕棹、凌波面。

    26 《感皇恩(叔父慶宅并章服代作)》 宋·史浩

    健卒走紅塵,芝封飛到。
    金縷斜斜印三道。
    舞鸞翔鳳,猶帶御爐煙裊。
    茜衣新象笏,銀章好。
    對此況當,鶯花繚繞。
    畫棟翚翚映蓬島。
    繡簾初卷,共指松椿偕老。
    浩歌拚爛醉,金尊倒。

    婉約冬天紀行寫景

    27 《滿庭芳(叔父慶宅并章服代作)》 宋·史浩

    烘錦花堤,鋪綿柳巷,曉來膏雨初晴。
    畫堂初建,碧沼映朱楹。
    最好芙蓉繡褥,交輝敞、孔雀金屏。
    那堪更,華裾滿坐,和氣動歡聲。

    28 《憶秦娥(昨和次,又作收燈節未遣,早見古巖四疊又得中齋別梅遂并寫寄)》 宋·劉辰翁

    驚雷節。
    梅花冉冉銷成雪。
    銷成雪。
    一年一度,為君腸絕。
    古人長恨中年別。
    余年又過新正月。
    新正月。
    不堪臨鏡,不堪垂發。

    29 《喜遷鶯 代人作,送鎦宰考滿,并遷新居》 元·王禮

    甘霖停留。
    喜浩蕩洪恩,躋民仁壽。
    戍柳拖金,海棠染絳,報道宰官移綬。
    轉眼積勞三考,大臥更深猶晝。

    30 《久不作詩立春以詩并酒送滕知丞》 宋·徐僑

    羨君蕭散脫塵□,別□□官自不卑。
    判斷湖山詩有按,追呼風月酒隨司。
    衙官宋玉供奔走,從事青州奉指麾。
    慚我真成今俗吏,固應期會絕文移。

    31 《廉夫自滄江過顧仲瑛桃源作詩以寄并柬玉山》 元·瞿智

    老鐵仙人海上來,海云長日護樓臺。
    玉簫彩鳳時時下,黃鶴珠簾面面開。
    不逐蟾娥歸月府,卻從花使過蓬萊。
    晚棹不迷重去路,一灣流水即天臺。

    32 《王元章作墨梅并題長句書其后》 明·陸完

    月落參橫興已空,鑒湖清淺夜推篷。
    消磨不盡惟豪氣,猶在疏花淡墨中。

    33 《題自作畫(并序)》 明·王行

    高館良宵睡思遲,葛巾重著半醺時。
    都將滿抱林泉興,付與閑窗墨半池。

    34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 宋·蘇軾

    高才晚歲終難進,勇退當年正急流。
    不獨二疏為可慕,他時當有景孫樓。

    35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 宋·蘇軾

    漱石先生難可意,嚙氈校尉久無朋。
    應知客路愁無奈,故遣吟詩調李陵。

    36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 宋·蘇軾

    云雨休排神女車,忠州老病畏人夸。
    詩豪正值安仁在,空看河陽滿縣花。

    37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 宋·蘇軾

    膠西未到吾能說,桑柘禾麻不見春。
    不羨京塵騎馬客,羨他淮月弄舟人。

    38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五絕》 宋·蘇軾

    南岳諸劉豈易逢,相望無復馬牛風。
    山公雖見無多子,社燕何由戀塞鴻。
    (昔與巨源、劉貢父、劉莘老相遇于山陽,自爾契闊,惟巨源近者復相見于京口。
    )高才晚歲終難進,勇退當年正急流。

    39 《臨城道中作(并引)》 宋·蘇軾

    予初赴中山,連日風埃,未嘗了了見太行也。
    今將適嶺表,頗以是為恨。
    過臨城、內丘,天氣忽清徹,西望太行,草木可數,岡巒北走,崖谷秀杰。
    忽悟嘆曰:吾南遷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

    40 《嵇紹似康(并引)?一作戲作賈梁道詩?》 宋·蘇軾

    .王凌謂賈充曰:“汝非賈梁道之子耶?乃欲以國與人。
    ”由此觀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馬景王既執凌而歸,過梁道廟,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馬景王病,見凌與梁道守而殺之。

    * 關于并作的詩詞 描寫并作的詩詞 帶有并作的詩詞 包含并作的古詩詞(7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