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年團子的詩詞(211首)
121
《古柏行》 宋·邵桂子
思人誰復念婆娑,窟室崖陰未易磨。
四十團間看溜雨,三千年后數恒河,不堪與世供狙械,尚許遺民占鳥窠。
從此便名夫子樹,匡人斤斧奈予何。
123
《鴛鴦歌為張節婦賦》 明·馬貫
翠屏羅薦沈香樓,紫金鴛鴦居上頭。
雙飛誓作不死匹,萬古愿同歌《莫愁》。
樓前長掛團圓月,誰道能圓又能缺。
可憐交頸復同心,一夜秋風兩離別。
124
《周玄初祈晴詩》 明·孫蕡
江南仙山天下無,峰巒屹立龍虎都。
赤城嵯峨敞靈區,中天秀色光盤紆。
紫極曲密交綺疏,郁蕭彌羅玉渠渠。
宸嚴中高天帝居,璇題丹篆雙蛟扶。
125
《戎政府》 明·田藝蘅
大將新開戎政府,門外列校如狼虎。
團營十二坐指揮,此生焉能與噲伍。
咸寧旗偃虜騎來,咸寧旗出虜騎回。
九廟震驚本兵死,帳中歌舞方行杯。
126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128
《贈月長老》 宋·蘇軾
天形倚一笠,地水轉兩輪。
五霸之所運,毫端棲一塵。
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子有折足鐺,中容五合陳。
134
《端午述懷》 宋·白玉蟾
方瀛山上風颼颼,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鶴飛去,萬頃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鎖寒葉暝。
滿天白露點蒼苔,蛙市一散萬籟靜。
135
《贈石臺問長老二絕〈并敘〉》 宋·蘇轍
石臺長老問公,本成都吳氏子,棄俗出家,手書《法華經》,字細如黑蟻,前后若一,將誦之萬遍,雖老而精進不倦,脅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來高安,以鄉人相好,蓋余懶而好睡,見之惕然自警,因贈之二小詩云。
法達曾經見老盧,半生勤苦一朝虛。
心通口誦方無礙,笑把吳鸞細字書。
136
《句》 宋·張舜民
萬里秋風吹鬢發,百年人事倚欄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幾處山。
李白尋仙持玉杖,庾公對月踞胡床。
樓上康廬紫翠環,檻前湓浦轉清灣。
137
《謝素師惠二石》 宋·馮時行
素師為我良古僻,野性乖疏無與適。
呼門投我清凈友,翻是巴江兩好石。
一石形作巢蓮龜,近人團圓生素跡。
皎如孤月流清空,光逐一星斜辟易。
138
《吳武氏表兄》 宋·廖行之
我家蒸湘東復東,君嘗過我從嫗翁。
我時總角君未冠,相與游戲如鴻濛。
無何君作十年別,遠指沅水云能窮。
兒時豈識銷黯事,聚散過眼回頭空。
139
《老興行慈云醉中》 宋·陳著
梅花斕斑春漸芳,山弄晴色溪生光。
筍擔自隨信老步,一步一佇春意長。
路逢鄰叟笑謂我,須鬢皓矣腳尚強。
及今行樂刻當歲,莫學癡人無知死亦忙。
140
《深自婦氏歸侍》 宋·陳著
我生貧非窮,有子環我膝。
深汝實居長,何可去頃刻。
顧從百里外,贅滯日復日。
事有不得已,我心常壹郁。
* 關于年團子的詩詞 描寫年團子的詩詞 帶有年團子的詩詞 包含年團子的古詩詞(21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