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幕府的詩詞(100首)

    61 《水調歌頭(幕府有和,再用韻)》 宋·李曾伯

    棗頰上秋色,朔漠寇南來。
    斧塘鋒猬棼集,腥霧掃難開。
    細看眼前局面,驚落人間匕箸,砥柱者誰哉。
    熊虎賈余勇,狐兔等輕埃。

    62 《水龍吟(和幕府賀策應)》 宋·李曾伯

    吾皇神武中興,直須整頓輿圖舊。
    豈惟天顧,岷峨一角,但西其首。
    遮護咽喉,扶持氣脈,寧無醫手。
    有廟謨先定,傍觀何待,留侯躡、魏侯肘。

    女子

    63 《水調歌頭(幕府諸公有和,再用韻謝之)》 宋·李曾伯

    敢問遼天月,歷幾億春秋。
    老娥盍相刮目,無一語相酬。
    似訝經年間闊,類笑衰翁潦倒,歲歲客他州。
    清照五湖闊,倦影一萍浮。

    64 《龍山會(夷則商昆陪陵幕府諸名勝載酒雙清賞芙蓉)》 宋·吳文英

    石徑幽云冷,步障深深,艷錦青紅亞。
    小橋和夢過,仙佩杳、煙水茫茫城下。
    何處不秋陰,問誰借、東風艷冶。
    最嬌嬈,愁侵醉頰,淚綃紅灑。

    65 《賦得雙佩劍送方生趨幕府》 唐·潘緯

    延津雙玉虹,神物合雌雄。
    易用千金購,難為一割功。
    塵埋余斗氣,歲遠結陰風。
    感激封侯去,龍鳴出匣中。

    66 《送張君玉赴寧江幕府七首》 宋·晁公溯

    冠劍堂堂仁壽公,昨提金鼓去平戎。
    惜君不往分一矢,共射佛貍江水中。

    67 《送張君玉赴寧江幕府七首》 宋·晁公溯

    莫言地近嶲昆明,刺史題書筆不停。
    解道澄江凈如練,空蒙山水是昭亭。

    68 《送張君玉赴寧江幕府七首》 宋·晁公溯

    子去夔州頗自矜,舉杯大叫氣憑陵。
    新詩硤內流傳滿,今有高人王右丞。

    69 《送張君玉赴寧江幕府七首》 宋·晁公溯

    來守劍西三里城,胸中豈止俗塵生。
    簿書堆案惟思睡,見此魁梧覺眼明。

    70 幕府山泉》 明·顧甗

    隔嶺通江脈,分為石上泉。
    聲兼松韻爽,寒浸月華鮮。
    列籍依沙凈,浮杯逐浪圓。
    清泠聊一酌,塵意已〖翛然。

    71 幕府山》 明·喬宇

    說著看山興欲飛,湖西雙徑踏霏微。
    寧辭九日登高會,況是諸軍奏凱歸。
    林外鐘聲開宿靄,江頭帆影送斜暉。
    亦知歡會何終極,霜露休教上客衣。

    72 《得季長書追懷南鄭幕府慨然有作》 宋·陸游

    從戎昔在山南日,強半春光醉里銷。
    綠樹啼鶯窺帽影,畫橋飛絮逐鞭梢。
    花經小雨開差晚,笙怯余寒澀未調。
    惆悵流年又如許,羈魂欲仗楚詞招。

    73 《江城子 東原幕府諸公,送予西湖,行及陽谷》 元·元好問

    江山詩筆仲宣樓。
    弊貂裘。
    盡風流。
    獨恨煙花,三月出東州。

    74 《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 宋·張舜民

    去國重為客,送君還復歸。
    天寒雨細光景促,且就東城寺中宿。
    寺當蒲坂望屋廬,日暮無由辦喬木。
    既已唯諾難自由,雖欲一日安可留。

    75 《晚泊桃源驛奉懷幕府諸公》 宋·黃公度

    鞍馬泊孤亭,人煙接古城。
    半村留晚照,萬壑送秋聲。
    風月思玄度,文章愧長卿。
    桃源何處在,山驛至今名。

    76 《和戴禹功幕府歸來三首》 宋·王之道

    抖擻空腸一字無,下邳能復異時書。
    中興正欲平驕寇,莫若相如賦子虛。

    77 《和戴禹功幕府歸來三首》 宋·王之道

    客里詩成付漫書,清風一榻黑甜余。
    相山舊隱今分定,卻是歸來計不疏。

    78 《和戴禹功幕府歸來三首》 宋·王之道

    臨淮終日鑒修眉,水外遙山尺五低。
    我欲騎云叫閶闔,請將捕寇付平西。

    79 《承乏幕府晨出馬上戲書》 宋·強至

    五載青衫走兩都,北門官緒更區區。
    馬鞍出帶殘更夢,卻是雙飛鄴縣鳧。

    80 《故舊見辟幕府》 宋·曹勛

    生逢艱苦念無前,扈圣猶悲易水壖。
    知效一官常自愧,死須五鼎遂身先。
    頗收姓字朝廷上,寧復功名日月邊。
    軍旅固非平日事,原將余力從橐鞬。

    * 關于幕府的詩詞 描寫幕府的詩詞 帶有幕府的詩詞 包含幕府的古詩詞(10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