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常不肯的詩詞(393首)

    141 《得蔡深源信》 宋·章甫

    左右圖書一小軒,閉門謝客蔡深源。
    別來三歲喜無恙,老去百懷誰與言。
    神魚不肯貪香鉺,天馬難令駕短轅。
    苦憶當年常款曲,茆檐軟語負朝暄。

    142 《倪云林畫》 明·張羽

    南枝有高士,乃在延陵東。
    清時不肯仕,滅跡云林中。
    拂石坐蘿月,弦琴寫松風。
    焚香誦《黃庭》,望云送歸鴻。

    143 《五月十四日梅雨始通走筆二十韻》 宋·方回

    邇日豈無雨,東有西或無。
    有亦僅鳴瓦,不肯鳴庭除。
    檐聲尚難滴,況望浮溝渠。
    滂沱靡后繼,霹靂空先驅。

    144 《壽常州路過嚕噶齊》 宋·陸文圭

    蓬山閣上冠群賢,出擁朱放浙水邊。
    但看兩州歌善政,宜膺多福享遐年。
    當生自是長生佛,未老應數不老仙。
    壽杯肯向人間飲,摧傍蓮峰玉井傾。

    145 《頌古一○一首》 宋·釋子淳

    法爾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
    端然指出長安道,無奈游人不肯行。

    146 《禪人求贊四首》 宋·釋宗杲

    咄哉滅胡種,面目真可惡。
    過橋便拆橋,得路便塞路。
    雖欲強柔和,畢竟觸人怒。
    萬事類如此,誰敢相親附。
    乞兒囊本空,常夸敵因富。
    聞說閻羅五,未免生怕怖。
    休更放大言,嫌佛不肯做。

    147 《緣識》 宋·宋太宗

    尋常無事信天緣,饒得憨癡滿眼前。
    名利世間多用意,愚迷不肯學先賢。

    148 《送別常漢度知縣》 宋·孫應時

    一廛誰問野人居,三徑重迂長者車。
    不訝經年忘造請,應憐畏影正逃虛。
    舉頭鳧舄雙飛去,送目鵬霄萬里初。
    青瑣黃扉對宮燭,相思肯寄一行書。

    149 《瓜時有感一首》 宋·王阮

    籬邊方對菊花黃,又報文移出草堂。
    三宿敢云桑下戀,四翁終愿橘中藏。
    泉縈去路常低咽,酒向離亭不肯香。
    圣代多才焉用我,明年重上乞身章。

    150 《留別王嘉叟檢正》 宋·喻良能

    初寮久已往,今誰主文盟。
    王公有嫡孫,見者服且驚。
    胸中九云夢,筆端三折拔。
    招致道山中,掉頭不肯應。
    論事常山蛇,持身玉壺冰。
    平生謝先容,要津真自登。

    151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52 《送石處士序》 唐·韓愈

    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
    有薦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
    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

    古文觀止規勸序文

    153 《詩》 唐·拾得

    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

    154 《夢后寄歐陽永叔》 宋·梅堯臣

    不趁常參久,安眠向舊溪。
    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
    適往言猶在,浮生理可齊。
    山王今已貴,肯聽竹禽啼。

    友情抒懷期望

    155 《擬古詩七十首(錄一十三首)》 明·盛時泰

    陳思王植贈友往祚頹已久,大業緬方新。
    仰視圣皇德,承胤為我親。
    暇日荷休明,高館集眾賓。
    中廚列庖饌,水陸備鮮鱗。

    156 《長安宮女行》 明·韓邦靖

    長安城頭夜二鼓,力士敲門稱太府。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157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158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此后江陵時作)》 唐·元稹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
    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
    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
    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

    典故隱居生活

    159 《驀山溪·自述》 宋·宋自遜

    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
    愛學道人家,辦竹幾、蒲團茗碗。
    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

    宋詞三百首隱逸生活自述

    160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 關于常不肯的詩詞 描寫常不肯的詩詞 帶有常不肯的詩詞 包含常不肯的古詩詞(3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