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帝子傳的詩詞(344首)

    81 《凝華殿帖子》 宋·宋度宗

    帝德巍巍,溫恭允塞。
    心傳精微,惟堯是則。

    82 《題子陵釣臺》 宋·孫沔

    舊交為帝不能邀,百尺雙臺照暮濤。
    逸跡已將山共永,清名仍與月爭高。
    魯連解難終辭祿,龍伯持傾只釣鰲。
    列傳古碑言未盡,一灘風竹自蕭騷。

    83 《滕王閣》 宋·朱復之

    杰甚滕王閣,登臨思渺然。
    宿云開北牖,秋水盡南天。
    帝子今何處,王童記獨傳。
    客懷無住著,浩蕩白鷗前。

    84 《贈相虛中上人》 元·方行

    一室安禪久,三生結愿頻。
    傳經來帝子,送食下天神。
    水月虛空相,山云自在身。
    慈航如可渡,應許姓龐人。

    85 《湘弦曲》 元·郭翼

    竹啼非染露,山眩乃疑云。
    靈瑟傳神語,休令帝子聞。

    86 《烏戍密印寺》 宋·范成大

    青堆溪上水平堤,絳瓦參差半掩扉。
    我與圣公俱客寓,人傳帝子尚靈威。
    勝緣齟齬三重障,志士辛勤十載歸。
    花木禪房都不見,但余蝙蝠晝群飛。

    87 《皇帝邇英閣講畢五經》 宋·宋祁

    太極洪樞暇,西清秘閣開。
    文從壁府降,輦自殿中來。
    捧帙諸儒進,繙經寶思該。
    書留孔子宅,禮識漢家臺。

    88 《題譙東魏武帝廟》 宋·張耒

    草昧群龍鬬,英雄接上游。
    吳卑青蓋伏,蜀陋葆車留。
    挾漢臨諸夏,中原半九州。
    人驚呂布縛,誰信本初憂。

    89 《四月十七日景靈宮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宋·歐陽修

    行殿峨峨出綠槐,琳房芝闕聳崔嵬。
    管弦飄落人間去,幢節疑從天上來。
    基業百年傳圣子,黔黎四紀樂春臺。
    孤臣不得同鍼虎,未死心先冷若灰。

    90 《陸子履示秦篆寶》 宋·梅堯臣

    秦既并諸侯,斯乃一度量。
    鑄寶以永傳,萬世俾勿喪。
    精銅不生花,小篆著丞相。
    一沒咸陽宮,千秋事更王。

    91 《雜詠一百首·莊子》 宋·劉克莊

    夸大帝傳由,形容跖侮丘。
    僅饒聃御寇,共載一虛舟。

    92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閣》 宋·周必大

    抱樸傳方定不虛,日中試覓小蟾蜍。
    君王萬歲從今數,看汝多年頷下書。

    93 《端午帖子·皇帝閣》 宋·周必大

    令節傳千古,休祥屬圣時。
    炎圖如日永,赫赫照華夷。

    94 《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讀漢元帝紀效樂天體》 宋·周必大

    照君顏如花,萬里度雞漉。
    古今罪畫手,妍丑亂群目。
    誰知漢天子,袨服自列屋。
    有如公主親,尚許穹廬辱。

    95 《光宗皇帝挽詩二首》 宋·周必大

    仁愛周華夏,英聰貫古今。
    知人符日照,裕物稱天臨。
    閑退親傳子,憂勞舊損心。
    景光昭百世,昧谷謾西沉。

    96 《和子瞻題風水洞》 宋·蘇轍

    風送江湖滿洞天,洞門可聽人無緣。
    土囊郁怒聲初散,石齒聱牙勢未前。
    樂奏洞庭真跌宕,歌傳帝所亦清便。
    何人隱汭觀遺韻,重使顏成問嗒然。

    97 《喜子邲登第》 宋·葛立方

    吾家五世十三人,況擷舟枝撼月輪。
    慶歷賢科開后裔,隆興儒業繼前塵。
    泥金帖報家庭喜,燒尾筵張帝里春。
    從此傳蔗應未艾,桂香應已襲天倫。

    98 《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帝閣》 宋·王珪

    瑞日浮丹闕,仙云滿玉與。
    更傳長命縷,寶歷萬年馀。

    99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 宋·王珪

    平昔傳清蹕,金輿下紫宸。
    忽從滄海宴,遂隔屬車塵。
    劍落橋山夜,衣留漢廟春。
    東廂朝圣子,絕慟見群臣。

    100 《英宗皇帝挽詞五首》 宋·王珪

    欲問俞跗術,秦亡世少傳。
    玉書纏命子,金鼎已成仙。
    華渚星猶爛,昭陵柏未圓,空余罪已詔,不似禹湯年。

    * 關于帝子傳的詩詞 描寫帝子傳的詩詞 帶有帝子傳的詩詞 包含帝子傳的古詩詞(3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