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希夷境的詩詞(21首)
2
《西巖山》 唐·白居易
千古仙居物象饒,道成丹熟晝升霄。
巖前寶磬轉松韻,洞口靈池應海潮。
崖折百花遲日晚,鶴歸清夜唳聲遙。
登臨漸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橋。
5
《題金華宮》 唐·徐氏
碧煙紅霧漾人衣,宿霧蒼苔石徑危。
風巧解吹松上曲,蝶嬌頻采臉邊脂。
同尋僻境思攜手,暗指遙山學畫眉。
好把身心清凈處,角冠霞帔事希夷。
7
《仙掌銘》 唐·獨孤及
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靈赑屃,攘臂其間,左排首陽,右拓太華,絕地軸使中裂,坼山脊為兩道,然后導河而東,俾無有害,留此巨跡于峰之巔。
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及以為學者拘其一域,則惑于余方。
10
《蘇武慢·創建靈壇》 元·馮尊師
創建靈壇,初修丹灶,保養太和真命。
風上虎嘯,火起龍騰,燮理要依時令。
金木交并,斗覺天關,旋繞滌除心徑。
睹玄珠一粒、流霞閃爍,送歸金鼎。
12
《倪昭卿賦贈葉神童》 宋·白玉蟾
神童之貌清且奇,神童之道傳希夷。
入室三年丹已熟,肌膚綽約光離離。
結繒自覆有余樂,曄曄紫芝堪療饑。
跳入壺中人莫見,朝游五岳暮瑤池。
14
《留贈太平劉道士》 宋·王洋
早歲希夷合道真,八年靜默已全神。
收還赤子無為境,留得丹霄自在身。
獨與老莊談妙理,不分儒釋是殊倫。
有時醉露真消息,流水桃花不誤人。
15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7
《游仙二十四首》 唐·吳筠
啟冊觀往載,搖懷考今情。
終古已寂寂,舉世何營營。
悟彼眾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沖玄,化服凌太清。
18
《題陸賈大夫廟》 宋·梁竑
劉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長鞭及馬腹。
蠻夷大長夢不驚,海邊椎髻乘黃屋。
江淮貔貅始閑暇,忍使驅令渡篁竹。
陸生手持尺二組,喚起老子同分肉。
20
《游茅山二首》 唐·李中
綠蘚深迎步,紅霞爛滿衣。
洞天應不遠,鸞鶴向人飛。
茅許仙蹤在,煙霞一境清。
夷希何許叩,松徑月空明。
* 關于希夷境的詩詞 描寫希夷境的詩詞 帶有希夷境的詩詞 包含希夷境的古詩詞(2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