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皆內景,入秋倍清暉。世無善觀者,滔滔吾誰歸。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須看竹有筠,與松相表里。
士非耕釣者,而從蓑笠翁。人生貴適志,莘渭亦時中。
英英蓬省郎,表表秋官屬。劍佩行青霄,揚且鬢雙綠。掉頭不肯住,去作新安牧。班班萊氏衣,粲粲學了服。
莫作溪流看,天命無窮已。詩人若知得,千古可坐致。
澤氣蒸前山,起自膚寸微。競看千丈瀑,不悟片云飛。
山堂有何觀,四時互興歇。萬物隨天根,東生復西滅。
懷人得清晤,此樂浩無期。剡溪興盡返,未喻伐木詩。
詩合誠齋意,難將片石鐫。相逢歷在道,惜別未移船。野步僧同話,宵吟吏廢眠。思君還有夢,前到釣臺邊。
天涯一見便綢繆,二十年間詫兩優。不以聲名夸眾雋,欲將文行輩前修。懷章趁酌椒觴壽,分幙還尋璧水游。蜀客念歸歸路醒,卜鄰償許傍丹丘。
細雨歸帆暮,西風遠笛哀。江空人永已,興盡首重回。嗣祖焉非福,王生本不來。從今長謝客,穩臥北山隈。
三載分氈正學規,初心元不為窮饑。官身恰似僧游錫,歸面無慚婦織機。霄漢故交為有后,山林遺老辱相知。前程步步須珍重,歲晚江空人物稀。
任公郡占好山川,谿水縈回路屈盤。南國自來推勝境,故人此地作郎官。風光適意須留戀,祿秩資貧且喜歡。莫憶班行重回首,是非多處是長安。
憲署游從陰,平臺道路賒。喜君馳后乘,於此會仙槎。緩酌遲飛蓋,微吟望綺霞。相迎在春渚,暫別莫咨嗟。
青管裁篇屬舊僚,賡歌奇意亦飄飄。橫徽曲妙誰逃賞,過物風清盡應簫。此路煙霞催入洛,他年簪笏慶歸朝。乘秋不奈多高興,重取蘭薰答楚謠。
粉字朱牌簇縣津,綠蓑青笠洗行塵。一時客路同歸棹,半是年家及里人。秦代徽君巖上石,吳時霸主澗中神。休將短發供離恨,早卜寬鄉作酒鄰。
飲量詩才總不慳,一襟離緒竟難宣。橫行秦徼看飛將,流落巴山記散仙。較第賓朋勝酒盞,留連僮仆費金錢。更闌上馬情懷惡,仿佛滄江送畫船。
段家池館已灰煙,更說江家六百年。但有小橋通綠水,不妨高閣看青天。鐘山月到東城有,淮口潮來上閘邊。兩行紅旗射西日,明朝漢使點樓船。
窈窈辰溪路,秦人此避秦。子孫為洞戶,世系本王民。問淑桑鸮變,言忠黍貊親。此心能勿舍,何地不歸仁。
當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正以蠻兼冠,須煩允與明。云孫今筮仕,溪子正稱兵。淑問端能繼,淮夷不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