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崖行的詩詞(716首)
301
《白鹿洞別諸生》 明·李夢陽
東南自有匡廬山,遂與天地增籬衛。
山根插入彭蠡湖,崢嶸背殺三江勢。
地因人勝古有語,於乎萬物隨興廢。
學館林宮客不棲,千巖萬壑堪流涕。
302
《功德寺》 明·李夢陽
宣宗昔游幸,游戲玉泉傍。
立宇表嵲,開池荷芰香。
波樓遞蹙沓,風松奏笙簧。
百靈具來朝,落日錦帆張。
303
《望廬山》 清·姚鼐
我行昨出廬山西,藤竹蒼蒼陰虎溪。
東林鐘聲晚出寺,高崖木葉秋平溪。
白云萬疊倏然合,窈眇回聽清猿啼。
洪州三月憶惝惚,徑駕歸艇輕于翳。
305
《迎享送神》 宋·馬光祖
長江兮淙淙,踞虎兮蟠龍。
秀群英兮禮樂,覽千古兮焉窮。
蹇誰留兮青溪,穆將愉兮壽宮。
思至德兮肇蒼姬,避圣嗣兮興句吳。
307
《寄黃秀峰》 宋·張埴
春風兩眼合看花,今年卻不在黃家。
世間豈無魚羹飯,不似黃家能頓頓。
未應南樓復南樓,江湖添個新白頭。
午夜橫眠看星斗,玉柄搖搖似招手。
310
《沁園春 宿瓜洲城》 元·張野
瓜步城*,煙樹西津,幾回往來。
盡洪濤千丈,魚龍出沒,蒼顏十載,鷗鷺驚猜。
驛館荒涼,征鞍牢落,寄語樓船且莫開。
今宵里,要江聲一枕,洗滌羈懷。
311
《四景山水》 明·張以寧
山雨瀑如雪,林寒松未花。
遙看飛閣起,知有梵王家。
一僧歸得晚,云濕滿袈裟。
崖斷石林合,風高云葉飄。
312
《再送丕父》 宋·張弋
弟行兄出送,有約共憑欄。
草木雨初過,江湖路轉難。
同懷年各長,重別酒無歡。
明日雙鐘下,蒼崖應獨看。
313
《瞿唐》 明·鐘惺
至此始稱峽,岸束江齟齬。
江勢有往還,前山幾茹吐。
兩崖何所爭,終古常相拒。
水石日夜戛,無所觸而怒。
314
《送牧堂上人游五臺》 清·孔尚任
層崖翠接尉藍天,百太清風待皎然。
古雪難消山北面,春鶯懶到寺東邊。
經色渡水何妨濕,衲袖穿花更覺鮮。
不比人間行路苦,離情也廢一宵眼。
316
《再游云居》 宋·袁陟
風吹嶺頭樹,似欲招行客。
緣云過絕頂,復見紫霄宅。
平觀三百里,下視八千尺。
隼擊九秋嚴,鵬展萬城翮。
317
《木皮散人鼓詞》 清·賈鳧西
釋悶懷,破岑寂,只照著熱鬧處說來。
十字街坊,幾下捶皮千古快;
八仙桌上,一聲醒木萬人驚。
鑿破混沌作兩間,
318
《陸廣曉發》 明·王守仁
初日曈曈似曉霞,雨痕新霽渡頭沙。
溪深幾曲云藏峽,樹老千年雪作花。
白鳥去邊回驛路,青崖缺處見人家。
遍行奇勝才經此,江上無勞羨九華。
320
《戲折竹葉為舟示奚奴》 宋·陳必復
乃翁兒戲可憐生,折葉浮舟趁岸行。
有便信風翻覆易,無心逐水去留輕。
角崖頗似乘時意,藏壑深關遁世情。
幸喜此身元不系,底須壁上覓寰瀛。
* 關于崖行的詩詞 描寫崖行的詩詞 帶有崖行的詩詞 包含崖行的古詩詞(7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