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峰的詩詞(1208首)

    621 《和陳七七詩韻》 宋·包恢

    洞然一止水,浪靜仍風恬。
    心微在精一,動兇由二三。
    根深自生色,形神猶飲酣。
    一毛猶有倫,聲臭無容參。

    622 《秀院》 宋·鮑承議

    平田千頃綠秧稠,水繞山阿出澗流。
    門掩落花春自晚,畫檐時聽鳥聲幽。

    623 《擲缽》 宋·畢田

    應將缽渡斗神通,擲去乘將赴帝宮。
    爭似嶺頭提不起,于今相續闡真風。

    624 《姑蘇雜詠 師子林十二詠 師子》 明·高啟

    風生百獸低,欲吼空山夜。
    疑是天目巖,飛來此山下。

    625 《姑蘇雜詠 師子林十二詠 含暉》 明·高啟

    演漾弄晴暉,江山秋斂霏。
    我吟康樂句,日暮澹忘歸。

    626 《東亭各賦一物得寒溪草》 唐·蘇寓

    冪歷溪邊草,游人不厭看。
    馀芳幽處老,深色望中寒。
    幸得陪情興,青青賞未闌。

    627 《和章質夫成都運司園亭詩·雪樓》 宋·吳師孟

    西北有高樓,梁棟云常起。
    檐牙掛連蜷,欄影搖清泚。
    爽氣雪山來,一瞬極千里。
    但欲攄遠懷,無憂可銷弭。

    628 《次雪二小詩韻》 宋·朱松

    同參卷裓臥云根,倒屣相迎月下門。
    大耳識君游戲處,不應覓酒向前村。

    629 《題龜》 宋·陳康伯

    形勢如龜稟賦奇,昂頭曳尾向溪湄。
    石色烝霞紅甲潤,苔痕濕雨綠毛垂。
    恍如獻瑞在官日,猶似呈書出洛時。
    千秋矻立層霄表,壽比喬松可等期。

    630 《蓮花》 宋·陳知柔

    多病登臺今古情,菊花搖蕩午涼生。
    山前木落石巖出,海上潮來秋渚平。
    野興已隨芳草還,歸鞭更傍落霞明。
    愧無十丈開花句,獨臥禪房心自清。

    631 《祝融》 宋·趙葵

    祝融萬仞拔地起,欲見不見青霄里。
    山翁愛山不肯去,為山醉臥松根底。
    家童尋關不敢驚,沉吟恐怕山翁嗔。
    夢回抖摟下山去,一徑蘿月松風清。

    632 《眉水陸寺》 宋·趙某

    貪觀眉嫵翠,艤棹碧云間。
    蕭寺前臨水,丁家舊住山。
    苔深僧跡靜,松冷鶴巢鰥。
    拜手先祠下,奔馳覺汗顏。

    633 《題龜詞后》 宋·陳合

    西晉風流自一家,憶君魂夢到梅花。
    梅花深處無人跡,明月一枝霜外斜。

    634 《次楊南題畫》 宋·徐霖

    白云載青山,山氣隨云浮。
    山人樂在此,終不厭丹丘。
    時愛前溪水,亦或擢扁舟。
    問渠何所似,口誦逍遙游。

    635 《湖山十景·雷夕照》 宋·王洧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
    南山游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636 《湖山十景·兩插云》 宋·王洧

    浮圖對立曉崔嵬,積翠浮空霽靄迷。
    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

    637 《水調歌頭 登紫霄》 宋·詹玉

    藜杖破晴碧,鐵笛叫蒼寒。
    此中別有天地,初不是人間。
    落魄半生詩酒,自在一襟風月,知我者廬山。
    撫劍九州隘。

    638 《大茅》 宋·梁棟

    杖藜絕頂窮追尋,青山世路爭嶇嵚。
    碧云遮斷天外眼,春風吹老人間心。
    大龍上天寶劍化,小龍入海明珠沈。
    無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問秦皇金。

    639 《蓬萊飛》 宋·韓信同

    海上神仙名自昔,來去隨潮無定跡。
    天人俯鑒念虛浮,六邦頂戴窮神力。
    群仙貝爾蕊珠宮,多種瑤芳瓊草碧。
    依然根著不堅牢,飛入石堂作南壁。

    640 《巫山一段云 棲鳳》 元·趙孟*

    芍藥虛投贈,丁香漫結愁。
    鳳棲鸞去兩悠悠。
    新恨怯逢秋。
    山色驚心碧,江聲入夢流。
    何時弦管簇歸舟。
    蘭棹泊沙頭。

    * 關于峰的詩詞 描寫峰的詩詞 帶有峰的詩詞 包含峰的古詩詞(120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