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峰的詩詞(1208首)

    561 《重游圭宗密禪師精廬(一作哭盧處士)》 唐·溫庭筠

    百尺青崖三尺墳,微言已絕杳難聞。
    戴颙今日稱居士,支遁他年識領軍。
    暫對杉松如結社,偶同麋鹿自成群。
    故山弟子空回首,蔥嶺唯應見宋云。

    562 《宿白蓋寺寄僧》 唐·溫庭筠

    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閤上見林影,月中聞澗聲。
    佛燈銷永夜,僧磬徹寒更。
    不學何居士,焚香為宦情。

    563 《宛陵東亭與友人話別》 唐·李頻

    坐舉天涯目,停杯語日晡。
    修篁齊迥檻,列岫限平蕪。
    亂水通三楚,歸帆掛五湖。
    不知從此去,何處是前途。

    564 《紫閣》 唐·邵謁

    壯國山河倚空碧,迥拔煙霞侵太白。
    綠崖下視千萬尋,青天只據百馀尺。

    565 《送僧游太白》 唐·林寬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
    頂上多靈跡,塵中少客知。
    懸崖倚凍瀑,飛狖過孤枝。
    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詩。

    同情農民生活諷刺

    566 《和襲美寄題玉霄葉涵象尊師所居》 唐·陸龜蒙

    天臺一萬八千丈,師在浮云端掩扉。
    永夜只知星斗大,深秋猶見海山微。
    風前幾降青毛節,雪后應披白羽衣。
    南望煙霞空再拜,欲將飛魄問靈威。

    567 《和襲美題支山南僧次韻》 唐·陸龜蒙

    眉毫霜細欲垂肩,自說初棲海岳年。
    萬壑煙霞秋后到,一林風雨夜深禪。
    時翻貝葉添新藏,閑插松枝護小泉。
    好是清冬無外事,匡林齋罷向陽眠。

    568 《蓮前軒》 唐·司空圖

    人間上壽若能添,只向人間也不嫌。
    看著四鄰花競發,高樓從此莫垂簾。

    詠物贊美抒懷感慨

    569 《題廬山雙劍》 唐·來鵠

    倚天雙劍古今閑,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燒得動,始應農器滿人間。

    570 《夏日登靈隱寺后》 唐·方干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571 《夏日登靈隱寺后》 唐·方干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
    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572 《題雪竇禪師壁(一作贈雪竇禪師)》 唐·方干

    飛泉濺禪石,瓶注亦生苔。
    海上山不淺,天邊人自來。
    長年隨檜柏,獨夜任風雷。
    獵者聞疏磬,知師入定回。

    573 《題寶林寺禪者壁(山名飛來)》 唐·方干

    邃巖喬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
    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

    574 《贈雙山和尚》 唐·周樸

    峨峨雙髻山,瀑布瀉云間。
    塵世自疑水,禪門長去關。
    茯神松不異,藏寶石俱閑。
    向此師清業,如何方可攀。

    575 《奔問三寓止近墅》 唐·鄭谷

    半年奔走頗驚魂,來謁行宮淚眼昏。
    鴛鷺入朝同待漏,牛羊送日獨歸村。
    灞陵散失詩千首,太華凄涼酒一樽。
    兵革未休無異術,不知何以受君恩。

    576 《三府內矮柏十韻》 唐·吳融

    擢秀依黃閣,移根自碧岑。
    周圍雖合抱,直上豈盈尋。
    遠砌行窺頂,當庭坐庇陰。
    短堪驚眾木,高已讓他林。

    577 《題靈僧院》 唐·黃滔

    系馬松間不忍歸,數巡香茗一枰棋。
    擬登絕頂留人宿,猶待滄溟月滿時。

    578 《圭溪居寄懷韋曲曹秀才》 唐·李洞

    南北飛山雪,萬片寄相思。
    東西曲流水,千聲瀉別離。
    巴猿學導引,隴鳥解吟詩。
    翻羨家林賞,世人那得知。

    579 《懷圭影林泉》 唐·李洞

    吾家舊物賈生傳,入內遙分錫杖泉。
    鶴去帝移宮女散,更堪嗚咽過樓前。

    580 《宿廬山白云重道者院》 唐·李中

    絕頂松堂喜暫游,一宵玄論接浮丘。
    云開碧落星河近,月出滄溟世界秋。
    塵里年光何急急,夢中強弱自悠悠。
    他時書劍酬恩了,愿逐鸞車看十洲。

    * 關于峰的詩詞 描寫峰的詩詞 帶有峰的詩詞 包含峰的古詩詞(120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