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峰山的詩詞(154首)

    81 《嘉靖癸巳三月晦日將往白雀寺與碧峰禪師虞山》 明·王寵

    遠公相對靜移舟,山似芙蓉水似油。
    白雀白蓮堪結社,送余還過虎溪頭。

    82 《登黃山煉丹峰尋昔人隱處》 明·趙滂

    我游黃山當嚴冬,雪消日暖無天風。
    欲求昔人棲隱處,發興況有高僧同。
    危矼側步目已眩,絕壁下瞰心為忡。
    交流二澗瀉寒碧,樵牧不來蘿徑窮。

    83 《游桓山會者十人以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為韻》 宋·蘇軾

    東郊欲尋春,未見鶯花跡。
    春風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艤舟桓山下,長嘯理輕策。

    84 《盧山五詠 障日峰(其狀類峨眉,但小耳·)》 宋·蘇軾

    長安自不遠,蜀客苦思歸。
    莫教名障日,喚作小峨眉。

    85 《授經臺(乃南山一峰耳,非復有筑處·)》 宋·蘇軾

    劍舞有神通草圣,海山無事化琴工。
    此臺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

    86 《峰門嶺遇雨,泊梁山》 宋·范成大

    窮鄉誰與話悲酸,駐馬看云強自寬。
    酒力無端妨宿病,詩情不淺任塵官。
    虎狼地僻炊煙晚,風雨天低夏木寒。
    行盡峰門千萬丈,梁山鼓角報平安。

    87 《請佛閣晚望,雪山數十峰如爛銀,晁耀暑光中》 宋·范成大

    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
    雪興正照天西角,日影長浮雨上頭。
    峰頂何曾知六月,塵間想已別三秋。
    佛毫似欲留人住,橫野金橋晚未收。

    88 《壽櫟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開,蔥蒨如畫,因名》 宋·范成大

    天風搖曳寶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
    一夜新枝香焙暖,旋薰金縷綠羅衣。
    山容花意各翔空,題作凌霄第一峰。
    門外輪蹄塵撲地,呼來借與一枝筇。

    89 《六峰項里看采楊梅連日留山中》 宋·陸游

    綠陰翳翳連山市,丹實累累照路隅。
    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
    斜簪寶髻看游舫,細織筠籠入上都。
    醉里自矜豪氣在,欲乘風露摘千株。

    90 《江郎峰三石山在江山縣南三十五里,禮賢鎮望》 宋·楊萬里

    走遍名山腳不停,見渠令我眼偏明。
    郎峰好處端何似,筍剝三竿紫水精。

    91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兩峰堂》 宋·楊萬里

    蹈得草鞋穿,行得汗腳損。
    卻換一枝藤,拄到雙玉筍。

    92 《多稼亭上望三山,中峰獨秀而低》 宋·楊萬里

    三山道是遠連天,亭上看來只近檐。
    可惜當初低少許,三山幸有一峰炎。

    93 《嵩山十二首·自峻極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宋·歐陽修

    系馬青松陰,躡屣蒼崖路。
    驚鳥動林花,空山答人語。
    云霞不可攬,直入冥冥霧。

    94 《嵩山十二首·中峰》 宋·歐陽修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盤。
    一逕林杪出,千巖云下看。
    煙嵐半明滅,落照在峰端。

    95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二·中峰》 宋·范仲淹

    嵩高最高處,逸客偶登臨。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千載一披襟。

    96 《中峰行樂卻望北山因而成詠》 宋·林逋

    拂石玩林壑,曠然空色秋。
    歸云帶層巘,疏葦際滄洲。
    固自堪長往,何為難久留。
    庶將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97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一登太室中峰》 宋·梅堯臣

    日夕望蒼崖,嶄嶄在天外,及來步其巔,下見河如帶。
    半壁云樹昏,山根已滂霈。

    98 《姑蘇雜詠 卓筆峰(在天平山)》 明·高啟

    云來初似墨,雁過還成字。
    千載只書空,山靈恨何事。

    99 《友人惠石兩峰巉然取杜子美玉山高并兩峰寒之》 宋·陳與義

    舊喜看書今不看,且留雙眼向孱顏。
    從來作夢大槐國,此去藏身小玉山。
    暮靄朝曦一生子,高天厚地兩峰閑。
    九華詩句喧寰宇,細比真形伯仲間。

    100 《登九華山化城峰》 宋·周必大

    攀蘿度險捷猱猿,石角鉤衣屨盡穿。
    莫訝遠尋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階前。

    * 關于峰山的詩詞 描寫峰山的詩詞 帶有峰山的詩詞 包含峰山的古詩詞(15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