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峰尋的詩詞(935首)

    101 《夏云峰·守株林》 元·王哲

    守株林。
    無作用、空處獨臥高岑。
    石枕草衣偃仰,極目觀臨。
    水桃山杏,隨分吃、且盜陽陰。

    102 《九峰看菊》 宋·陳藻

    平生尋菊未曾遭,直上成叢一丈高。
    幾處禪房驚老眼,滿堂佛像自森羅。

    103 《登武林高峰》 宋·釋智圓

    千尋堆冷碧,極頂絕塵蹤。
    雨霽聞清籟,云開見別峰。
    落泉噴怪石,驚鳥入深松。
    吟罷憑欄久,遙天起暮鐘。

    104 《山中尋羽客不遇》 宋·釋智圓

    杖蔾尋隱跡,重疊過林泉。
    花暖幽禽語,堂空瑞獸眠。
    潤松寒有韻,茶爛冷無煙。
    知在何峰頂,高談會列仙。

    105 《二十日步上方廣寺觀蓮華峰云氣異甚》 宋·項安世

    曉發名溪莊,午飯馬跡庫。
    下車著芒鞋,扶杖陟罔路。
    碾槽深側足,石磴高舉步。
    初登黃茅嶺,稍入青箬霧。

    106 《寄云峰饒安國》 宋·劉黻

    千年古松樹,樹下兩翁吟。
    語不到時事,笑皆非壯心。
    江添明月凈,山共白云深。
    寂寞磚趺在,何時重許尋。

    107 《游西峰》 宋·戴表元

    山回水抱西峰寺,二十年前日日來。
    一出居然負丘壑,深藏還此遠風埃。
    農樵識面逢多問,魚鳥知心見不猜。
    家世剡人須住剡,相尋未識百千回。

    108 《和育王十二題·佛跡峰》 宋·李覯

    佛跡空中茲,佛心無處所。
    尋跡以求之,似學邯鄲步。

    109 《尋訪廣福》 宋·釋紹嵩

    舊邑浮航外,青山千萬重。
    訪僧舟北渡,歸寺海西峰。
    薄薄云收日,微微雨灑松。
    可堪添客恨,聞打暮天鍾。

    110 《送曇藏主雪峰見癡絕》 宋·釋師范

    世上有蛇皆可物,非物非心亦百佛。
    五湖云衲競頭參,空把光陰恣埋沒。
    我游江湖三十有四年,飽飯之余,一味閑打眠。

    111 《天竺浮尋小樓》 宋·釋行海

    樓倚飛來小朵峰,每因動業思重重。
    三千日月欺王母,百二山河誤祖龍。
    石淺易知丹井味,洞深難見白云蹤。
    自慚半座分花雨,無復人聽夜講鐘。

    112 《超然居士得得問道於寶峰祥祥師且欲歸歌長篇》 宋·釋正覺

    門門通徹長安道,信手拈來還恰好。
    腳跟踏著趙州關,丈六金身一莖草。
    我初相會個中人,法法圓通見懷抱。
    杖屨追隨來道場,不學癡禪事關掃。

    113 《隱侍者游乳峰》 宋·釋智愚

    竇深惟古雪,霄岸更危巒。
    到者難披頂,尋師多賣單。
    無時云氣重,長帶瀑聲寒。
    挨得入門句,歸來示我看。

    114 《尋真觀一首》 宋·王阮

    鸞升天上五峰青,龍住山中九疊屏。
    知有洞門藏水底,倚闌吾欲跳清冷。

    115 《由真隱至枕峰寺》 宋·喻良能

    野外初涼冷,征衫亦未重。
    檀欒溪上竹,勃窣道邊榕。
    秋意撩人切,嵐光潑眼濃。
    更尋天竺寺,卻憶此高峰。

    116 《登寺后峰絕頂》 宋·喻良能

    杳杳扶筇上翠岑,松風蕭颯五云深。
    不知直自登臨處,下至平川幾百尋。

    117 《謝葉英州惠石山更托尋置絕品埏》 宋·曾豐

    梅雨酣夜眠,槐風豁朝起。
    應門絕傳聲,外有夸娥氏。
    背負小崢嶸,云自西北至。
    浣櫛出問誰,乃拜公所饋。

    118 《興安縣西南石峰秀拔無數》 宋·曾豐

    天限華夷數十峰,秦王始鑿始相逢。
    勞民浪辟嶠南國,失德徒成身后胸。
    楚粵未爭尋丈遠,炎涼無復半分同。
    賓鴻諱入嚴關去,吾策如今不似鴻。

    119 《帝京篇十首》 唐·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馀。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120 《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 唐·李世民

    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
    綺峰含翠霧,照日蕊紅林。
    鏤丹霞錦岫,殘素雪斑岑。
    拂浪堤垂柳,嬌花鳥續吟。

    * 關于峰尋的詩詞 描寫峰尋的詩詞 帶有峰尋的詩詞 包含峰尋的古詩詞(93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