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峽的詩詞(532首)

    341 塾講中庸第二章》 宋·高公泗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條皆達首,由來一本不殊途。
    圣經奧義難窮盡,老筆名言妙寫模。
    我欲研硃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無。

    342 《游山飛來寺》 宋·高紳

    古寺清江上,維舟夕照前。
    山根盤到海,塔影直侵天。
    蘿月空禪石,霜鐘落客船。
    秋風懶回首,送目入云煙。

    343 《題山寺》 宋·郭昌

    猿豈為妖恪自迷,世間那有倘來妻。
    裂衣心痛從前悔,恪不如猿反噬臍。

    344 《三橋》 宋·黃誥

    橋壓神龍三四秋,良材應是鬼神搜。
    猿猱爭飲澗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隱士閑行隨白鹿,道人長往駕青牛。
    靈源自與天河接,誰信江淮是末流。

    345 《和潘經略廣州山五首》 宋·釋寶曇

    云山最佳處,猿鳥無缺供。
    人影墮清鏡,花氣來晴峰。
    苔蘚上佛壁,兔絲蔓寒松。
    何年發天閟,當在浩劫中。

    346 《和潘經略廣州山五首》 宋·釋寶曇

    月林愛山日,竹杖青鞋俱。
    而今碧油合,見山當緒馀。
    瘴癘霜雪后,桃李春風徒。
    吾方友造物,虐焰空焚如。

    347 《和潘經略廣州山五首》 宋·釋寶曇

    發白面黧黝,平生舞魚龍。
    落月照屋除,彷佛見此翁。
    白日幾黃壤,世方定雌雄。
    斯文在九牧,吾道非天窮。

    348 《和潘經略廣州山五首》 宋·釋寶曇

    自公湘中去,雁斷致書寡。
    今年從默齋,五字聞大雅。
    青燈話疇昔,白首問茅價。
    十里五里間,水竹肯輕舍。

    349 《贈山清倫師》 宋·釋簡長

    褰衣汲靈水,混滌巾履塵。
    煙靄霽杉竹,澄凝此心神。
    高僧灑真雨,澤彼寒草春。
    華月寫空印,清霜肅齋身。
    猶言振金策,歸作耶溪鄰。

    350 州》 宋·汪德輸

    醉翁昔日經行處,遐想英風萬古愁。
    芳草斜陽渾似舊,茫茫江水自空流。

    351 《題山堂》 宋·張縯

    群山危立接云天,一水東朝會百川。
    泱漭堪輿無此壯,崔嵬疏鑿定何年。
    知秋躍馬興亡夢,一點飛鳧上下船。
    時有剛風來浩渺,起予高興九秋邊。

    352 《過清遠大家》 宋·章才邵

    巖頭風急樹欹斜,溪畔漁樵十數家。
    老盡往來名利客,年年秋水映蘆花。

    353 川》 元·張昱

    石與青天近,溪云向客低。
    自然堪下淚,不是有猿啼。

    354 山曉起》 明·唵囕香公

    隔林清磬漸無聞,已有睛暉映瀫紋。
    掃徑不妨留鶴跡,開門只許到鷗群。
    寒峰獨透千層雪,野水雙勾一抹云。
    手啟香函看宿火,碧煙裊裊古花文。

    355 《琴》 明·楚石梵琦

    目送歸鴻手五弦,嵇康合向此中仙。
    水如玉指彈秋月,星作金徽散曉天。
    盡洗伊涼方可聽,不名《韶》、《濩》若為傳。
    君王莫愛《霓裳》曲,艷舞嬌歌失自然。

    356 《出昌山遇雨》 明·郭奎

    山雨凍欲雪,誰憐被褐徒。
    手持和氏璧,袖有太公符。
    勛業歸明主,衰遲笑腐儒。
    年年此時候,行役在長途。

    357 《游廣東清遠山寺》 明·逯昶

    寂寂長林下,僧房鎖碧苔。
    樹枝猿掛折,花片鳥銜來。
    池溢流過水,爐存爇后灰。
    賦詩殊未就,徙倚故遲回。

    358 口晚泊(四首)》 明·吳肜

    川路渺無際,揚帆溯流波。
    征人嘆遲暮,舟子方笑歌。
    去去日將夕,維舟松上蘿。
    坐嘯微雨歇,洲渚落花多。
    ¤

    359 口晚泊(四首)》 明·吳肜

    翠壁隱殘照,滄洲生夕陰。
    鷗鳥忽飛去,幽幽春水深。
    涉險念先訓,觀風推圣心。
    功名覺遲暮,蕭颯二毛侵。
    ¤

    360 口晚泊(四首)》 明·吳肜

    日落潭水綠,松間聞子規。
    征途一萬里,江月每相隨。
    王事有程度,人心多險巇。
    周詢庶有濟,驅涉不知疲。
    ¤

    * 關于峽的詩詞 描寫峽的詩詞 帶有峽的詩詞 包含峽的古詩詞(5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