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巖頂的詩詞(262首)
161
《華景洞》 宋·呂愿中
斯洞名華景,累累乳石懸。
虛崖疑月窟,絕頂瞰江湍。
巖底金仙寺,峰頭玉井蓮。
地形居眾外,氣象偉無前。
162
《巴州西龕》 宋·任約
門徑森寒柏,小橋穿□□。
澄江朱檻北,晚照碧巖□。
修架清泉逗,高楠邃□□。
虛廊面青壁,危棧跨□□。
絕頂舒平席,遙峰□□□。
□□俯星斗,襟袂□□□。
□□春膏浹,□□□□迷。
嶺猿□谷
163
《題天封寺》 宋·釋慧明
華頂當空出,云霞宿殿庭。
八荒同納納,一氣轉冥冥。
日馭經檐過,天河俯檻聽。
長年苔徑合,無客到巖扃。
164
《偈》 宋·釋義懷
須彌頂上,不扣金鐘。
畢缽巖中,無人聚會。
山僧倒騎佛殿,諸人反著草鞋。
朝游檀特,暮到羅浮。
拄杖針筒,自家收取。
165
《題石橋》 宋·孫何
六月巖崖似九秋,興公辭賦好淹留。
杉松迤邐連華頂,鐘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剎帝王修。
高僧盡解飛金錫,誰是當年白道猷。
166
《游南山》 宋·汪任
湞陽富佳致,無以過南山。
山高雄地理,萬丈親云端。
攀援臨絕頂,氣象非塵寰。
神存古廟貌,臺敞舊軒欄。
167
《詩贈富樂山海公長老》 宋·王綱
心地如今不動塵,大千境界百年身。
掩關明月上峰頂,滿座清風生玉津。
雪嶺松筠為節操,石樓鐘磬度昏晨。
已同七老圖巖壁,便是龍華會里人。
168
《風水洞》 宋·元居中
二洞標奇石,連巖葺宇新。
涼生清桂曉,暖漲青桃春。
閑擁東方騎,來尋北隴人。
破云拖蠟屐,琢句寫霜筠。
169
《石仙觀》 宋·張漢彥
蒼崖如壁立,神仙好巖居。
杖藜往佳招,還與勝境俱。
尋幽憩真館,訪古得遺書。
傍有千尋木,中藏蟬蛻軀。
170
《安定山》 宋·張恪
常懷玉壘李謫仙,精神浩瀚游八表。
頂摩蒼天弄白日,方丈蓬萊思清矯。
吾鄉夙號山水邦,縈青繚白雜蒼縹。
人間要自有佳趣。
171
《雉山》 宋·章峴
營邱水墨師,不識桂林山。
半世閱渠畫,今始陋堅頑。
嶺邊千奇峰,濃紺梳云鬢。
肩輿兀醉夢,所窺才一斑。
172
《西峴峰》 元·黃溍
層云抱春城,急瀨泄嵌竇。
修蹊入窈窕,眾綠郁以茂。
名亭標水樂,折柱荒碑仆。
幽尋得緇廬,亂石扶結構。
173
《馮公嶺》 元·許謙
層巒疊嶂危相倚,亂石飄風涌秋水。
寒松荒草間蒼黃,照眼崢嶸三十里。
初如井底觀天門,一峰巍然中獨尊。
縈回百折至絕頂,俯視眾嶺來兒孫。
174
《雪山圖為建德周廷暉賦》 明·劉溥
我昔曾見《寒林圖》,范寬妙筆天下無。
千山一白氣栗冽,萬木盡黑云模糊。
此圖乃是誰作者?布置大抵如臨摹。
比之寒林勢差小,木石瑣碎何其殊。
175
《北岳二十韻》 明·馬汝驥
代郡高誰辟,恒山郁自盤。
頂浮天地闊,傍掩日星殘。
形勢并門扼,威靈冀宅安。
省方玄帝始,分野紫垣端。
176
《顏山歌》 明·吳斌
欲為紫霞賞,遂作丹霄游。
顏山秀拔五千仞,況于絕頂凌飛樓。
長風吹目空四海,但見天地如虛舟。
龍爭虎斗血中野,安知此境長悠悠。
177
《贈黃道士還九宮山》 明·曾魯
我家群玉山南陬,君居蒙頂最上頭。
相望欲識嗟無由,搖搖心若風中斿。
君從少年慕遠游,誓驂笙鶴仍丹丘。
冠星佩月露為裘,口誦赤玉靈書謠。
178
《玉泉垂虹》 明·鄒緝
碧嶂云巖噴玉泉,平流寧似瀑流懸。
遙看素練明秋壑,卻訝晴虹飲碧川。
飛沫拂林空翠濕,跳波濺石碎珠圓。
傳聞絕頂芙蓉殿,猶記明昌避暑年。
180
《留題石經院三首》 宋·蘇軾
蔥蒨門前路,行穿翠密中。
卻來堂上看,巖谷意無窮。
夭矯庭中檜,枯枝鵲踏消。
瘦皮纏鶴骨,高頂轉龍腰。
窈窕山頭井,潛通伏澗清。
欲知深幾許,聽放轆轤聲。
* 關于巖頂的詩詞 描寫巖頂的詩詞 帶有巖頂的詩詞 包含巖頂的古詩詞(26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