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述賢人業,何因降玄鄉。周公舊才美,夫子近文章。逸氣彌沖斗,雄源甚決潢。月中靈桂老,春外實芝芳。
春雷未出地,南土物尚凍。呼噪助發生,萌穎強抽{上艸下共}。團為蒼玉璧,隱起雙飛鳳。獨應近臣頒,豈得常寮共。
我昨之官來,值君為郡掾。當年已知名,是日才識面。未久嗟還都,始應群公薦。遂除蕓省郎,出治江上縣。
予聞楚山竹,肉好發亦勻。隴上風雪飽,石根莓苔皴。搜林翦橫吹,龍子愁水濱。作邑尚簡易,豈必蹈昔人。愿為季長賦,安用瑤與珉。
今休閣鉛黃,昔念長安遠。出游寫我憂,駕言豈顧返。撐舟度平湖,蠟屐試疊巘。境幽客更佳,風靜日亦烜。
瓊苑群花一夜新,瑤臺十二玉為塵。城中竹葉涌增價,坐上楊花盛學春。時會梁園皆墨客,誰思姑射有神人。馀糧豈止千倉望,盈尺仍宜莫厭頻。
二年官揚猶一炊,丞聾毋害守不譏。帝知無功呼返之,具舟從江民不知。道傍愚叟為涕洟,豈無愛人如爾為。我謝叟歸視汝兒,風號鴻潦水涸陂。
昔在京城南,成均封茅屋。清晨屣履過,不顧車擊轂。時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同儕畏鋒銳,兄弟更馳逐。
治生非所長,兒女驚滿屋。作官又迂疏,不望載朱轂。因緣罣罪罟,未許即潛伏。空余讀書病,日與古人逐。
暫出皇州路不賒,莫同夢得動咨嗟。雙旌況鎮重華國,五府猶為大尹家。劉耀卿方知屬邑,李長源舊寄生涯。相逢應是星頻聚,豈獨山河勢可夸。
天上書先夢里傳,到施仁政減春寒。尚虛鰲嶺神仙任,暫作龍門父母官。愁悶豈惟增假寐,笑談直恐絕真歡。不緣潦倒長相逐,免得離情有萬端。
雖勝斑竹與紅藤,絕遠羸軀豈易憑。爭得化龍歸錦水,老身騎去見心朋。
門風是相門,積慶豈須論。祖德書儀在,科名榜帖存。政聲聞牧豎,墨跡見花村。物論將徵用,多應入諫垣。
郡境時雖泰,江鄉臘已深。群情憂雪晚,精意喜天忱。夙駕才分禱,春空倏變陰。銀成佛氏界,瓊掩帝家林。
高人玩世心,仕學有余裕。稍償俗間負,未忘塵外趣。結巢依莽蒼,泉石得佳處。牙簽三萬軸,遮眼豈云蠹。
漢庭早已冠群仙,闊步登瀛最少年。竊嘆豈惟年叵及,人門才業總翹然。
天下大峨山,雄秀盤厚地。山雖不在眉,所在擁空翠。矯矯三蘇公,挹此淑靈氣。文章垂日星,照映蓋一世。
憶昔歲云暮,言趨君子堂。昕班偶同歸,三度金節涼。木天并英游,東壁分余光。日者對宸扆,直聲動巖廊。
高懷豈必薄昆侖,攬轡登車意自欣。周太史官慚著我,漢常平使喜推君。廬山向已高千仞,野水從今寬一分。□□鹔鹴裘供□,□□□□更紛紛。
湖邊老石立巨鰲,背負浮圖千尺高。升高望遠天界闊,海山江樹皆秋毫。蓬萊藏室極清靜,雖有暇日無游遨。不應令節亦虛度,特為萸菊觴新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