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山的詩詞(17052首)

    581 《君行贈洪原魯》 明·吳國倫

    五潴水落三江灣,玉鏡中分十二鬟。
    雪浪迎門卷空翠,君合是君家
    多君愛客展芳宴,水圖畫兩相眷。
    瓊卮泛酒波璘璘,《金縷》促歌云片片。

    582 《江萬里圖》 明·方孝孺

    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
    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
    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
    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青。

    583 《題雁蕩》 宋·范宗尹

    一徑入幽,隨幾縈盤。
    云樹深蓊蔚,石溪響潺湲。
    我來春色晚,花亦何繁。
    好鳥不知名,向人自關關。

    584 《玉觀》 宋·李北之

    巒岡經亙翠環中,中有形如覆鏞。
    晉仙王郭曾登眺,名形婺女金華同。
    懸崖積鐵數百尺,輪囷老木參天碧。
    時有金雞擊膊鳴,鏗鍧響通石屋石。

    585 《次袁尚書巫十二峰二十五韻》 宋·錢鍪

    文昌仙伯天人姿,愛尋勝如書癡。
    忽摩臺符歷參井,麾幢泝峽春遲遲。
    林川后總效職,萬壑千巖俱獻奇。
    就中巫絕雄勝,插天紫翠相參差。

    586 《游南》 宋·汪任

    湞陽富佳致,無以過南
    高雄地理,萬丈親云端。
    攀援臨絕頂,氣象非塵寰。
    神存古廟貌,臺敞舊軒欄。

    587 《龍多》 宋·文師敬

    我家龍多西,出門在目。
    杖履三十里,兄弟穿云宿。
    上有頃田,巖洞多重復。
    石囤如內空,可容萬億斛。

    588 《陽昱上人訪予吳門寓舍,求為湘竹詩,予辭》 元·黃溍

    道人來自陽麓,手攜舊種千竿竹。
    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瀟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爾奇,不知地脈從誰縮?晴窗翛翛散煙霧,眼底森然立群玉。
    豈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風埃走塵俗。

    589 《暮春雨集四堂晚晴登烏石懷往柬一古逸二》 明·傅汝楫

    雨罷堂宴未休,烏醉傍晚晴游。
    隔江云樹翻殘照,到石風花減客愁。
    祠殿草荒中使返,姓名苔蝕古人留。
    空傷往事論今夕,倚杖聽鶯憶酒儔。

    590 《題邑生陳溢鐘草堂》 明·高棅

    抱藍田,水木含清氣。
    愛爾靜者居,草堂在翠。
    簾櫳映竹開,幾席侵花置。
    野客載酒過,僧抱琴至。

    591 《敬亭見和行有李杜齊能之句雖主押韻而亦非》 明·顧清

    梧郤不雜中林蒸,詩人以來稱杜陵。
    公才本高心獨下,退與元白圖中興。
    行一篇如見我,捫蘿踏雪幾凜兢。
    時從雅淡出奇麗,少年斂手不得矜。

    592 《玉謠贈時憲》 明·練子寧

    我所思兮玉之岧峣,粲芙蓉兮凌丹霄。
    謫仙一去已千載,至今誰續《廬謠》?熊侯家住劍江側
    ,慣掃秋之黛色。
    聞余此興為寫之,仿佛梅仙舊時宅。

    593 《題邊長文所畫水圖歌為常伯敬賦》 明·劉崧

    五月炎風扇長夏,黃埃撲面湖堤下。
    水娛人未擬歸,擷蘭軒里看圖畫。
    中峰九疊開芙蓉,春云盤盤上高松。
    苔徑未逢秋雨屐,石樓似聽霜晨鐘。

    594 《七月十五夜醉臥三賢閣夢玉隱君會稽外史與》 明·琦元璞

    中語以記神交云耳龍門與天通,鳥道當絕壁。
    青天掛石鏡,倒影太湖碧。
    飛亭壓清湍,幽谷時游觀。
    千崖古雪積,六月松風寒。

    595 《題畫梅和王農韻》 明·錢宰

    江南春來白雪爛,落月橫參夜將半。
    縞衣綽約如故人,踏颯梨云欹老干。
    北風獵獵天正寒,仿佛風節憑西闌。
    乃知人竟不死,夜煮白石青松間。

    596 《順治歸詩》 清·愛新覺羅·福臨

    天下從林飯似,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597 《游金寺》 宋·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多。

    598 《白水佛跡巖(羅浮之東麓也,在惠州東北二》 宋·蘇軾

    何人守蓬萊,夜半失左股。
    若鵬蹲,忽展垂天羽。
    根株互連絡,崖嶠爭吞吐。
    神工自爐鞲,融液相綴補。

    599 《游徑》 宋·蘇軾

    眾峰來自天目,勢若駿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登相回旋。
    人言住水亦住,下有萬古蛟龍淵。
    道人天眼識王氣,結茅宴坐荒巔。

    600 《再游徑》 宋·蘇軾

    老人登汗如濯,到困臥呼不覺。
    覺來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古語云:孤云兩角,去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艱險,兩足慣曾行犖確。

    * 關于山的詩詞 描寫山的詩詞 帶有山的詩詞 包含山的古詩詞(1705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