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山觀的詩詞(340首)

    61 《和侯大夫秋原山觀征人回》 唐·楊巨源

    兩河戰罷萬方清,原上軍回識舊營。
    立馬望云秋塞靜,射雕臨水晚天晴。
    戍閑部伍分岐路,地遠家鄉寄旆旌。
    圣代止戈資廟略,諸侯不復更長征。

    62 《招隱山觀玉蕊樹戲書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閣老》 唐·李德裕

    玉蕊天中樹,金閨昔共窺。
    落英閑舞雪,蜜葉乍低帷。
    舊賞煙霄遠,前歡歲月移。
    今來想顏色,還似憶瓊枝。

    63 《題斗山觀》 唐·王仁裕

    霞衣欲舉醉陶陶,不覺全家住絳霄。
    拔宅只知雞犬在,上天誰信路岐遙。
    三清遼廓拋塵夢,八景云煙事早朝。
    為有故林蒼柏健,露華涼葉鎖金飆。

    諷刺小品文

    64 《題茅山觀》 唐·許堅1

    常恨清風千載郁,洞天令得恣游遨。
    松楸古色玉壇靜,鸞鶴不來青漢高。
    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斷夢仍勞。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嘆二毛。

    65 《題茅山觀》 唐·許堅2

    嘗恨清風千載郁,洞天今得恣游遨。
    松楸一色古壇靜,鸞鶴不來青漢高。
    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斷夢仍勞。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嘆二毛。

    66 《玉山觀》 宋·謝諤

    微明燈火夜堂幽,聽徹絲桐萬慮休。
    骨冷魂清眠不得,竹風蕭瑟滿庭秋。

    67 《射的山觀梅》 宋·陸游

    凌厲冰霜節愈堅,人間乃有此臞仙。
    坐收國士無雙價,獨立東皇太一前。
    此去幽尋應盡日,向來別恨動經年。
    花中竟是誰流輩?欲許芳蘭恐未然。

    68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觀月》 宋·陸游

    長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盤徑三尺;忽看擘地出人間,桂樹扶疏如淡墨。
    攬衣獨立鏡湖邊,風露萬頃秋渺然;開帆詎必入東海,騎鯨便可追飛仙。
    冰壼玉瀣侵骨冷,醉看孤鸞舞清影。
    夜闌歸舍人已眠,卻倩天風為吹醒。

    69 《和張謀父游石佛山觀魏太武書》 宋·賀鑄

    中夏昔屯否,代邦天所開。
    鴻圖屬太武,不世英雄才。
    南洗洛陽血,西蕩長安灰。
    氈車十萬乘,略地驅風雷。

    70 《玄山觀》 宋·劉克莊

    來瞻石像看唐碑,一徑蒼松映碧漪。
    聞說宋公曾住此,寄聲過客細吟詩。

    71 《題君山觀招真閣六首》 宋·李呂

    蠟屐發興屢,幾為春泥阻。
    此行不作難,霽色隨步武。

    72 《題君山觀招真閣六首》 宋·李呂

    雙蔓正排空,云是玉真府。
    采芝何許入,忽此駕修羽。

    73 《題君山觀招真閣六首》 宋·李呂

    彩侍過丘林,星行忽一周。
    春暉今已矣,涕淚不能收。

    74 《南山觀雪》 宋·朱翌

    南游客人妙高峰,拄杖敲冰袖障風。
    卷起面前簾看雪,煙鬟渾插玉瓏{左王右匆}。

    75 《游惠山觀第二泉》 宋·曹彥約

    自逢陸老問君名,又見蘇公記此行。
    從此卻歸廬阜去,豈無聲寄谷簾兄。

    76 《挽李樓山觀文三首》 宋·李曾伯

    展也岷峨秀,鐘為柱石臣。
    直聲留諫紙,碩望壓朝紳。
    群議王師銳,孤忠主聽陳。
    天其昌我宋,堯舜致君民。

    77 《挽李樓山觀文三首》 宋·李曾伯

    相從劍南幕,公壯我丁年。
    寘彼諸生后,薦之明主前。
    承顏臺袞近,托跡午橋邊。
    壤廈千秋隔,潸然老淚漣。

    78 《二十六日下山觀勝業寺禹柏偃臥地上分為九枝》 宋·項安世

    人言禹時柏,是否何必研。
    要知是古物,少亦逾千年。
    盤盤九龍子,脊尾何蜿蜒。
    疏髯挾雷雨,瘦骨含風煙。

    79 《宿山觀》 宋·趙汝鐩

    昏暮無處宿,樵人指路頭。
    仆夫皆已困,道士幸相留。
    明月夜翻晝,陰崖暑變秋。
    聞雞便行路,定要到潭州。

    80 《泊金山觀虞仲房書云峰扁榜》 宋·袁說友

    平生筆法蔡中郎,到處標名憶仲房。
    一涕無從人不見,云峰亭不水茫茫。

    * 關于山觀的詩詞 描寫山觀的詩詞 帶有山觀的詩詞 包含山觀的古詩詞(34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