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山游的詩詞(1465首)

    801 《鍾山法云彥上人留中餐罷游草堂寺》 宋·賀鑄

    弭楫秦淮尾,登臨殊興回。
    難銷蔬飯飽,更過草堂來。
    日轉巖扉暝,風披蕙帳開。
    吾非海鹽令,猿鳥莫相猜。

    802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八·天門泉》 宋·范仲淹

    天門有靈泉,埃塵未嘗至。
    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輝庇。
    惟抱夷齊心,飲之可無愧。

    803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七·天門》 宋·范仲淹

    天門絕境游,熙然揖灝氣。
    下顧莽蒼間,云雷走平地。
    天威不遠人,孰起欺天意。

    804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 宋·范仲淹

    傳聞王子仙,潤邊遺一驥。
    當時青云路,雞犬亦可致。
    未必真龍媒,悠悠在平地。

    805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九·天池》 宋·范仲淹

    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
    勿謂無波濤,云雷有時惡。
    乘此澄清間,吾纓可以濯。

    806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三·二室道》 宋·范仲淹

    太室何森聳,少室欲飛動。
    相對起云霞,恍如游仙夢。
    何以寵此行,行歌降神頌。

    807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三醉石》 宋·范仲淹

    巍巍八仙壇,上有三醉石。
    憐此高陽徒,如樂華胥域。
    憔悴澤邊人,獨醒良可惜。

    808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一·崚極上寺》 宋·范仲淹

    徘徊崚極寺,清意滿煙霞。
    好風從天來,吹落桂樹花。
    高高人物外,猶屬梵王家。

    809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四·自峻極中院步登太室》 宋·范仲淹

    白云隨人來,翩翩疾如馬。
    洪崖與浮丘,襟袂安足把。
    不來峻極游,何能小天下。

    810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五·玉女窗》 宋·范仲淹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妝。
    皎皎月為鑒,飄飄霓作裳。
    莫學陽臺夢,無端惑楚王。

    811 《移丹陽郡先游茅山作》 宋·范仲淹

    丹陽太守意何如,先謁茅卿始下車。
    展節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
    偶尋靈草逢芝圃,欲叩真關借玉書。
    不更從人問通塞,天教吏隱接山居。

    812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六·玉女搗衣石》 宋·范仲淹

    但見巖前砧,誰聞月下杵。
    金文與鐵色,璨璨知千古。
    試問搗衣仙,何如補天女。

    813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十二·中峰》 宋·范仲淹

    嵩高最高處,逸客偶登臨。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千載一披襟。

    814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一·公路澗》 宋·范仲淹

    嵩高發靈源,北望洛陽注。
    清流引河漢,白氣橫云霧。
    英雄惜此地,百萬曾相距。
    近代無戰爭,常人自來去。

    815 《游烏龍山寺》 宋·范仲淹

    高嵐指天近,遠溜出山遲。
    萬事不到處,白云無盡時。
    異花啼鳥樂,靈草隱人知。
    信是棲真地,林僧半雪眉。

    816 《送識上人游金山寺》 宋·范仲淹

    空半簇樓臺,紅塵安在哉。
    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
    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
    疑師得仙去,白日上蓬萊。

    817 《游黃華山》 元·元好問

    黃華水簾天下絕,我初聞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歡宮,銀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爾,更覺摹寫難為功。
    是時氣節已三月,山木赤立無春容。

    818 《送人游金山》 宋·林逋

    水煙霜樹矗層巒,點破江心一簇寒。
    見說天多剩得月,為予間上上方看。

    819 《聞越僧靈皎游天竺山因而有寄》 宋·林逋

    天竺秋重入,招提隔翠林。
    幾回聞桂子,無復隔山陰。
    峰曉云衣破,溪寒石色深。
    捫蘿諸勝概,孤病負同尋。

    820 《游象耳山》 宋·無名氏

    水似青蘿帶,山如碧玉環。
    池蛙鳴聒聒,林鳥語關關。
    松檜磐高蓋,藤蘿引翠鬟。
    倚欄無一語,何以慰幽間。

    * 關于山游的詩詞 描寫山游的詩詞 帶有山游的詩詞 包含山游的古詩詞(146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