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山庭的詩詞(73首)

    41 《滿庭芳·山色*藍》 元·李孝光

    山色*藍,溪光鑒玉,天□流轉精神。
    鶴盤松頂,松下坐高人。
    好個壽星圖畫,愛花間、流水長春。
    儂知否,此山老子,元是宰官身。

    42 《庭前坦步偶見岣山延佇以詠》 明·王野

    偶憐山在目,淺立意悠然。
    落落泉舂石,層層樹接天。
    半峰分夕照,眾壑共秋煙。
    將謂迷來徑,樵夫已過前。

    43 《送昂上人游洞庭諸山》 明·姚道衍

    西風飛錫度如舟,來向湖山作勝游。
    七十二峰青一色,君看何處獨宜秋。

    44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此詩為黃庭堅作?》 宋·蘇軾

    巴俗深留客,吳儂但憶歸。
    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東縣聞銅臭,江陵換夾衣。
    丁寧巫峽雨,慎莫暗朝暉。

    45 《三山林唐杰潘庭堅張農師會于丁巖仲新樓》 宋·戴復古

    又攜詩卷到南州,塵滿征衫雪滿頭。
    桃李春風故園夢,江山落日異鄉愁。
    樽前一笑真奇事,坐上諸君盡勝流。
    政倚清談洗胸臆,莫教王粲賦登樓。

    46 《蘇州十詠其三·洞庭山》 宋·范仲淹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游之。
    萬頃湖光里,千家橘熟時。
    平看月上早,遠覺鳥歸遲。
    近古誰真賞,白云應得知。

    48 《姑蘇雜詠 洞庭山》 明·高啟

    朝登西巖望太湖,青天在水飛云孤。
    洞庭縹緲兩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壺。
    嘗聞此山古靈壤,蛇虎絕跡歡樵夫。
    濤聲半夜恐魂夢,石氣五月寒肌膚。

    49 《姑蘇雜詠 孤園寺(在洞庭山,梁散騎常侍吳》 明·高啟

    欲問南朝常侍宅,已為西域化人宮。
    山僧歸帶漁舟雨,湖鳥來聞粥鼓風。
    橘柚垂檐秋殿暗,波濤驚座夜堂空。
    給孤長者誰曾見,應在煙云杳靄中。

    50 《洞庭山》 宋·王禹偁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游之。
    萬傾湖光里,千家橘熟時。
    平看月上早,遠覽鳥歸遲。
    近古誰真賞,白云應得知。

    51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紫蘚裝花帽,紅藤纏臂{左巾右鞲去革}。
    被誰留斷拍,長舞不教休。

    52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雨漬身如漆,苔侵面若藍。
    問時都不語,應是憶扶南。

    53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
    試教常點檢,每夜定飛空。

    54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海底初生處,扶疏苦未全。
    幾時隨鐵網,流落漢江邊。

    55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巨尾蟠深草,豐毛覆古苔。
    雕欄臨綺席,長欲上香臺。

    56 《山堂前庭有奇石數種其狀皆與物形相類在此久》 宋·文同

    靜立身微聳,驚窺首略回。
    何人將至此,應自隴山來。

    57 《仆持節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為率南人居》 宋·曹勛

    聞道南使歸,路從城中去。
    豈如車上瓶,猶掛歸去路。
    引首恐過盡,馬疾忽無處。
    吞聲送百感,南望淚如雨。

    58 《仆持節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為率南人居》 宋·曹勛

    妾在靖康初,胡塵蒙京師。
    城陷撞軍入,掠去隨故和。
    忽聞南使過,羞頂羖羊皮。
    立向最高處,圖見漢官儀。
    數日望回騎,薦致臨風悲。

    59 《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 宋·仲并

    洞庭之野排千巖,陳子卷簾非愛山。
    震澤之流清沒底,陳子憑欄不觀水。
    杰閣橫空一事無,終年傳習唯父書。
    乃翁平時束五傳,絕人偉論驚諸儒。

    60 《宣孺斫庭前蘆葦見山有薝蔔入坐中示詩次其韻》 宋·李流謙

    扶搖何啻九萬里,盍不往作蛟螭騰。
    笑我真為折腰尉,如君雅稱哦詩丞。
    輒班下寮愧連璧,屢愛新詩工琢冰。
    斫林與山出眉目,欲喚逋客招野僧。

    * 關于山庭的詩詞 描寫山庭的詩詞 帶有山庭的詩詞 包含山庭的古詩詞(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