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山具的詩詞(924首)
27
《滿庭霜(任嘗嘗為西安太守,風流名跡,圖經史牒具載,感今懷古作)》 宋·葛勝仲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阿誰昔仕吾邦。
共推任筆,洪鼎力能扛。
不為桃花祿米,讎書倦、一葦橫江。
招尋處,徒行曳杖,曾不擁麾幢。
29
《玉樓春(客有游山者,忘攜具,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時余以病不往)》 宋·辛棄疾
山行日日妨風雨。
風雨晴時君不去。
墻頭塵滿短轅車,門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東野應聯句。
好記瑯玕題字處。
也應竹里著行廚,已向甕頭防吏部。
30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31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38
《南浦 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 元·陶宗儀
水兼九山南過村外,以入于海。
而溝塍畎澮,隱翳竹樹間。
春時桃花盛開,難犬之聲相聞,殊有武陵風概,隱者停云子居焉。
一舟曰水光山色,時放乎中流,或投竿,或彈琴,或呼酒獨酌,或哦詠陶謝韋柳詩,殆將與功名相忘,嘗坐余舟中茗供,襟抱清曠,不覺度成此曲。
* 關于山具的詩詞 描寫山具的詩詞 帶有山具的詩詞 包含山具的古詩詞(9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