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屈心的詩詞(697首)

    681 《七言二首奉答簽判學士》 宋·蘇頌

    兩篇華藻敵南金,辱贈應憐舊賞音。
    平日所知誰莫逆,老年于事已無心。
    云霄路在看君上,詩酒盟寒且共尋。
    屈指當時文學士,誰知揚子思湛深。

    682 《景德寺飲會丘思同作述懷詩兼紀一席之事見約》 宋·蘇頌

    瀕江多勝宇,茲地更推高。
    結友為文會,開樽較飲豪。
    春華今始盛,圣代況親遭。
    美景堪行樂,雄談任叫號。

    683 《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 宋·蘇頌

    邶詩詠凱風,以成孝子志。
    鄭人復君母,傳稱能錫類。
    中郎常有懷,生不識所恃。
    登朝雖厚祿,當食每忘饋。

    684 《哭宋文淵》 宋·王洋

    藹藹聲華動帝宸,一時車馬走芳塵。
    文如屈宋才仍富。
    心似皋夔道已醇。
    身后功名因報主,生前勛業為憂民。
    知公本意安劉氏,不許身危更累親。

    685 《贈開先悟老述情三頌自掀持淡泊不事化緣夜坐》 宋·王洋

    放懷澹泊省拘持,應物無方自不疑。
    我國晏然君莫問,他心通處我為誰。
    靜無淮浦他年夢,老與廬山宿命期。
    到了百年俱任運,世間屈曲自推移。

    686 《凝云堂》 宋·王洋

    浮云蹤跡真何處,會若無心是同住。
    此間我若解忘情,應與閑云共來去。
    面山結屋開虛明,屈伸與我同太清。
    紅塵洗淡一翻手,悠然適見云平凝。

    687 《重陽已過半月菊花方開二首》 宋·楊公遠

    西風轉北又旬余,才見黃花粲短籬。
    底事不開重九日,何心卻趁小春時。
    芳傳栗里陶潛逕,香入離騷屈子辭。
    不肯趨時真隱逸,豈教塵世俗人知。

    688 《述懷》 宋·于石

    孔明臥隆中,世事若不聞。
    草廬兩三策,大義固已明。
    陶潛晉處士,束帶恥屈身。
    浩然歸去來,把酒惟長吟。
    潛魚游深淵,好鳥鳴高林。
    是以古君子,出處各有心。

    689 《雪竹》 宋·于石

    君子亭亭操,剛強能自持。
    夷齊餓欲死,巡遠守方危。
    大節不可屈,真心終莫移。
    人心與物理,每向歲寒枝。

    690 《題天衣寺》 宋·袁說友

    稽山道上多名跡,萬頃湖光襯山色。
    云蒸霧集累千年,屈指風流幾人物。
    平生佳處身曾經,賴此泉石供余齡。
    愛山何惜買山費,明珠不博娉與婷。

    691 《仲春勸耕有獻兩岐麥者和丁端叔茶使韻》 宋·袁說友

    周原膴膴侔歌頌,我訪春郊屆羲仲。
    市橋曲屈古招提,媚日暄風傍韉鞚。
    布宣德意父老喜,醉飽盤餐兒女共。
    眼看秀色壟頭多,風落輕花枝穗重。

    692 《禱雨于保福寺是日大雨至》 宋·袁說友

    常暘為虐勢流金,稽首長松幸屈臨。
    一佛等慈清苦海,眾生度厄浴甘霖。
    沛然而下期中熟,可以無饑免大祲。
    好雨后人愁抱釋,退思疇昔尚熏心。

    693 《游中巖》 宋·袁說友

    籃輿屈曲上中巖,峻壁危峰面面山。
    心月亭前何世界,不知天上與人間。

    694 《贈別石首尉胡廷直》 宋·曾豐

    士之所忌忌無末,吾已與交不輕絕。
    士之所貴貴有初,吾未與交不輕結。
    歲在戊申五月間,中都始識胡廷直。
    經史子集蟠屈胸,甲兵錢谷瀾翻舌。

    695 《五月十七日冒暑報謁》 宋·張九成

    炎熱不可觸,報謁當及時。
    登車汗如洗,黽勉將何之。
    城隅行詰屈,路轉沿江湄。
    仰看山列黛,俯瞰水淪漪。

    696 《提舉京城四壁守御劉公》 隋代·佚名

    有赫劉公,心在王室。
    氣吞強敵,忠貫日月。
    九鼎既淪,四溟蕩潏。
    公如山岳,萬仞屹屹。
    富貴莫誘,威武莫屈。
    仗節而死,無愧委質。

    697 《提舉京城四壁守御劉公》 隋代·佚名

    有赫劉公,心在王室。
    氣吞強敵,忠貫日月。
    九鼎既淪,四溟蕩潏。
    公如山岳,萬仞屹屹。
    富貴莫誘,威武莫屈。
    仗節而死,無愧委質。

    * 關于屈心的詩詞 描寫屈心的詩詞 帶有屈心的詩詞 包含屈心的古詩詞(69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