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盡風流的詩詞(2139首)

    581 《書范石湖白髭行后》 宋·陸文圭

    渡江莫盛乾淳間,虞范諸賢鬢未斑。
    功名草草負遺恨,老死不見鞏洛山。
    我近經行名湖路,范家水名王家墓。
    風流一代竟澌盡,手澤何人為珍諜。
    直當慷慨論輿亡,奚暇悲歌嘆衰暮。

    582 《春日》 宋·釋紹嵩

    風流盡付小園春,濃麝分香入四鄰。
    何事晚來微雨后,山花知繡草如茵。

    583 《奉酬鹽倉李丈金橘銀魚之什》 宋·釋文珦

    為有風流賀季真,道齋從此往來頻。
    錦囊牙軸詩千卷,金橘銀魚酒一巡。
    見我每呼蓮社客,看君還是竹林人。
    有時夜話寒更盡,明日相逢語又新。

    584 《王侍郎挽辭二首》 宋·蘇頌

    四紀文章老,三朝侍從賢。
    安車初就第,華發未垂顛。
    道卷留藩翰,才豪付簡編。
    風流一朝盡,士類共潸然。

    585 《王子直挽辭二首》 宋·蘇頌

    嗟若時之彥,懷哉昔并游。
    十年追幾硯,一別見墳丘。
    滿目皆陳跡,傷心未白頭。
    風流何處盡,潁水去悠悠。

    586 《挽潘德夫左司》 宋·孫應時

    結發欽前輩,風流日渺然。
    從今我鄰邑,不見此癯仙。
    攬轡范清韶,分符黃潁川。
    江湖終白首,那得盡公賢。

    587 《漢州房公湖》 宋·孫應時

    陰陰老木匝平湖,想見房公用意初。
    眼底園池那有此,胸中丘壑故須渠。
    風流正自能傳世,成敗應難盡信書。
    萬里茲游銷客恨,不辭一賞醉春馀。

    588 《和答吳斗南中秋見懷并約五子合見過》 宋·孫應時

    歸夢千巖萬壑東,起雪蓑笠喚漁童。
    塵忙憐我三年久,撥置期群一笑同。
    只恐令巖詩債急,不愁夜短酒杯空。
    相攜更得王文度,此段風流盡未窮。

    589 《陳長卿以詩見別依韻》 宋·王洋

    朱弦之琴三人嘆,此曲宜傳廣陵散。
    要知太上乃忘情,山上嬰兒是雷電。
    情鐘我輩才力中,路傍野草年年豐。
    原頭火燒去不盡,天外春意來無窮。

    590 《游龍井》 宋·喻良能

    天人彌天同一游,灑落珠璣不自休。
    二老風流今凈盡,空馀怪石對龍湫。

    591 《謝趙昌父投贈詩卷》 宋·喻良能

    趙子有新作,鼎珍初出庖。
    端能工競病,寧復費推敲。
    白戰應難敵,清臞亦任嘲。
    風流前輩盡,試合續弦膠。

    592 《送陳通卿赴省》 宋·曾豐

    閩南江西人,蓬梗適相會。
    妙齡華發身,氣味適相愛。
    問其先世誰,意者了翁派。
    肯學喜文章,綽有風流在。

    593 《和牧齋題沈石田奚川八景圖歌》 明·程嘉燧

    侍郎載歌奚川圖,后人諷歌如按圖。
    詩成相示勸之和,才盡氣索其如吾。
    枯腸無沈難飲墨,但恣夕歠還朝袴。
    迫來長句誰子敵,況當述祖詩格殊。

    594 《丙子立春和爾宗春宴即事》 明·程嘉燧

    歸舫夜發促春盤,少長隨肩各盡歡。
    花鳥裝春迎宿雨,天云釀雪作朝寒。
    何嫌趨走同兒戲,便許風流比畫看。
    暈碧裁紅古來事,醉痕狼藉任闌干。

    595 《贈翟德甫》 明·王稚登

    長鋏年年意若何,及時行樂肯蹉跎。
    往來朱邸風流甚,出入青樓薄幸多。
    桃葉可憐江上渡,柳枝如怨笛中歌。
    黃金未盡容顏在,莫問門前雀可羅。

    596 《滕王閣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詠史懷古辭賦精選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寫景抒情典故勵志

    597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598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初中古詩婉約女子閨怨感傷

    599 《蘭亭集序/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離別感傷感嘆人生

    60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盡風流的詩詞 描寫盡風流的詩詞 帶有盡風流的詩詞 包含盡風流的古詩詞(213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