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塵路行的詩詞(973首)

    721 《齊天樂 送馬德昌》 元·張伯淳

    人生南北如歧路,相逢自憐不早。
    傾蓋班荊,分燈并壁,吟卷筆床茶灶。
    交情古道。
    怕催詔連翩,好風吹到。

    722 《梅花》 宋·張道洽

    天下無花白到梅,風前和我不塵埃。
    堎贈鶴骨霜中立,偃蹇龍身雪里來。
    未許瓊花為行輩,定教玉蕊作輿臺。
    夜深立盡扶疏影,一路清溪踏月回。

    723 《沈氏宜春堂屏徐給事賁所畫春云疊嶂》 明·張羽

    休文堂前花滿枝,風物四時春更宜。
    前年三月宴客時,坐上才杰皆能詩。
    眾中獨許姑蘇客,千里江山貯胸臆。
    醉來意氣為傾倒,寫出層層好山色。

    724 《游洞霄山》 宋·陳律

    白日黃塵客路迷,偶尋幽事入煙扉。
    云行翠岫鶴爭舞,月落青林人未歸。
    自喜身心無世系,愿從巖谷謝朝衣。
    祥光洞口仙題在,讀罷令人悟昨非。

    725 《贈象環》 宋·陳植

    銷整新階繞郡城,知師才智善經營。
    為憐世路多傾側,故使行人盡坦平。
    一府輪蹄還往便,千門箕帚掃除清。
    樂游橋上紅塵接,未免區區事送迎。

    726 《回龍院》 宋·范令聞

    柏在去弗宿,萬安退而止。
    見幾懲貫高,噬臍嬖妃子。
    畏避雖同途,興亡乃異軌。
    江邊招提小,樓閣半傾圮。

    727 《寄西湖》 宋·房灝

    昔年曾向西湖住,日夕閑行湖上路。
    東風二月梅花開,香得孤山無著處。
    六尺瘦藤雙翠屨,眼前物物皆詩具。
    被人牽挽出山來,荷衣盡為緇塵污。

    728 《寄懶庵》 宋·胡仲參

    天寒日短道路長,白云飛處知吾鄉。
    大江之東渭之北,念我故人何可忘。
    別來楊柳春依依,只今開到梅花香。
    扁舟漫浪歸未得,京塵海里安行藏。

    729 《觀冷水谷桃花》 宋·黃順之

    石家步障久成塵,移作包山一段春。
    惆悵日斜原上路,年年紅雨打行人。

    730 《從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韻得名字》 宋·李燾

    蜀學擅天下,馬王先得名。
    簧如巧言語,於道蓋小成。
    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
    斯文大一統,欻使圣域清。

    731 《壽傅憲》 宋·李商叟

    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
    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
    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
    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

    732 《景伯正字招東郊觀梅晚集花院秀遠堂舉之舍弟》 宋·李益謙

    青春垂地風頭惡,寒色侵肌雪意酣。
    路轉溪橋回馬足,行穿松逕得僧藍。
    聯裾正喜陪清賞,揮塵何妨共劇談。
    它日海邦傳盛事,詩仙曾此駐鸞驂。

    733 《紀夢》 宋·錢舜選

    翠峰嵯峨三十六,寒泉落空響哀玉。
    甃花石路勢索紆,玉闌干護修筠綠。
    雪髯老人負紫瓢,金絲塵尾遙相招。
    紅螺酌酒湛碧,坐倚蒼石吹洞簫。

    734 《水心亭》 宋·饒道深

    兩岸塵埃終不到,四檐風月冷無聲。
    路從碧樹陰中斷,人向紅蓮影里行。

    735 《渡江》 宋·師嚴

    鹿門山人滄浪客,灑淚憶枯眼見骨。
    風塵崢嶸萬里空,不知何處營三窟。
    城中性命湯火近,路窮援斷無消息。
    鼠竊狗偷何足憂,都將十指漫天日。

    736 《登洪慶觀》 宋·適宜

    行到蓬萊第一宮,卻慚仙路印塵蹤。
    界開形勢崑崙水,送過煙嵐黛嵋峰。
    經夏定知非暑氣,乘時猶逮看秋容。
    不才佳景難為賦,空立斜陽倚瘦筇。

    737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宋·孫元方

    圣君再命擁朱輪,合是南方受賜頻。
    雙鬢任從添白發,六條誰許繼清塵。
    風牽澤國秋帆遠,路入豐州畫錦新。
    莫為故鄉延去櫂,宜春人望待行春。

    738 《春集東園賦得葉字》 宋·王舉正

    芳辰聊命駕,郊野賞心愜。
    亭幽路郁紆,樹密花重疊。
    暫紓朝紱勞,喜與朋簪接。
    談塵逗松枝,宴賞澄竹葉。
    含和寄簫散,選勝窮登躡。
    行樂且躊躇,此游非日涉。

    739 《題靈巖》 宋·鮮于侁

    馬煩箠策車馳轂,終歲塵勞常碌碌。
    喜聞巖寺在山中,路轉清溪入幽谷。
    乍行山口疑洞天,窮深一上翻平田。
    千層臺殿隱林木,四面石壁生云煙。

    740 《寄僧琴山》 宋·楊紬林

    閩海西來山復山,白云深處見禪關。
    幽巖風細鶯聲緩,古寺春深鶴夢間。
    游子從來悲草綠,老僧渾不計花殘。
    笑余猶是紅塵客,盡日攀躋行路難。

    * 關于塵路行的詩詞 描寫塵路行的詩詞 帶有塵路行的詩詞 包含塵路行的古詩詞(9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