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塵抱的詩詞(643首)
241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243
《殘葉》 宋·李覯
一樹摧殘幾片存,欄邊為汝最傷神。
休翻雨滴寒鳴夜,曾抱花枝暖過春。
與影有情唯日月,遇紅無禮是泥塵。
上陽宮女多詩思,莫寄人間取次人。
詠物秋天抒情
244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絶,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245
《洞仙歌·仲冬二七》 清·朱彝尊
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
若再沉吟甚時可。
況熏爐漸冷,窗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閑坐。
銀灣橋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懷中半霄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寧,第一怕,襪羅塵涴。
料消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個。
246
《胡笳十八拍》 魏晉·蔡琰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人生
248
《悼室人詩》 南北朝·江淹
牕塵歲時阻。
閨蕪日夜深。
流黃夕不織。
寧聞梭杼音。
涼靄漂虛座。
清香蕩空琴。
蜻引知寂寥。
蛾飛測幽陰。
乃抱生死悼。
豈伊離別心。
249
《怨歌行(亦見王虛舟集)》 明·解縉
弦奏鈞天素娥之寶瑟,酒斟流霞碧海之瓊杯。
宿君七寶流蘇之錦帳,坐我九成白玉之仙臺。
臺高帳暖春寒薄,金縷輕身掌中托。
結成比翼天上期,不羨連枝世間樂。
250
《題龍隱巖》 宋·方信孺
春波飽微淥,斗柄函空明。
方舟貫巖腹,鵝鸛相酬鳴。
仰窺穹窿頂,宛轉百怪呈。
僅余鱗甲碎,不見頭角獰。
251
《憶山送人》 宋·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252
《自尤》 宋·蘇洵
五月之旦茲何辰,有女強死無由伸。
嗟予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壽夭固無定,我豈以此輒怨人。
當時此事最驚眾,行道聞者皆醉辛。
253
《采珠行》 明·憨山大師
灼灼明月珠,產向深淵底。
從空撈摝之,魚龍盡驚起。
鮫人相抱泣,灑淚忽成雨。
腥風撲遠岸,鯨波奔萬里。
254
《龍隱巖》 宋·李師中
春波飽微綠,斗柄涵虛明。
方舟貫巖腹,鵝鸛相酬鳴。
仰窺穹窿頂,宛轉百怪呈。
僅余鱗甲碎,不見頭角獰。
256
《遙題錢公輔眾樂亭》 宋·王益柔
四明舊說南湖好,歲久瀕崖變涂潦。
建旟一日得賢侯,千里山川真再造。
偃月堤成車馬道,湖光如截天好抱。
鴛鴦瓦影亂鳧鹥,綠柳環堤花映島。
257
《壽史滄洲》 宋·熊以寧
梯旻一何高,其勢如龍蟠。
下直湖萬頃,襟抱滄洲灣。
潭居占其勝,縹緲云濤間。
海邦形勢地,秀傳此為尊。
258
《游棲霞四首》 宋·周文璞
破曉逗苦霧,客鼻何酸辛。
山中氣候異,初日如燭銀。
田間石獸多,知是肉角麟。
古苔半皴腹,化作蒼龜鱗。
259
《瓊花》 宋·翁孟寅
春云一片辭天隙,千年萬年不收拾。
化作靈花滄海頭,猶對春風怨紅日。
一從污世塵,幾度□□腥。
瓊瓊抱寸心,亂離常獨醒。
260
《八聲甘州·誦公詩》 宋·王奕
誦公詩、大雅久不聞,吾衰竟誰陳。
自晉宋以來,隋唐而下,旁若無人。
光焰文章萬丈,肯媚永王璘。
卓有汾陽老,抱丈人貞。
* 關于塵抱的詩詞 描寫塵抱的詩詞 帶有塵抱的詩詞 包含塵抱的古詩詞(6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