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尖頭的詩詞(120首)

    101 《上曹憲使五十韻》 宋·程公許

    驥不稱其力,文當與德兼。
    褊能多悻悻,小器成沾沾。
    行世吾誰與,窺公意自厭,秉心漫以格,植操靜而廉。

    102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宋·吳潛

    老大頭皮捉出官,轉頭重九又看看。
    莫愁客里黃花負,只恐尊前白日殘。
    喜得賜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
    豐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攜肯作難。

    103 《謝丘伯已送酒宇》 宋·陳藻

    二劉兄弟雖可語,其如斛面已尖量。
    天差一婦各監係,跬步不容越堤防。
    羨余置產晨夕忙,老夫押花亦歸疆。
    縉紳意態生堂堂,苞苴來往堪嗟傷。

    104 《二十日步上方廣寺觀蓮華峰云氣異甚》 宋·項安世

    曉發名溪莊,午飯馬跡庫。
    下車著芒鞋,扶杖陟罔路。
    碾槽深側足,石磴高舉步。
    初登黃茅嶺,稍入青箬霧。

    105 《舟過惠山》 宋·劉宰

    小立船頭看惠山,山尖半在有無間。
    蠶眠未老秧方綠,且放煙云自往還。

    106 《筍》 宋·陳普

    書窗媚幽獨,萬竹真我儀。
    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時。
    斐亹弄月陰,挺拔出風姿。
    鳳吟逐神郁,春筍效珍奇。

    107 《贈筆工楊日新》 宋·方回

    黃鐘九寸裁為律,六呂六律相配匹。
    嶰谷參差十二筒,猗管城子從此出。
    上古蒼頡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筆。
    吳云不律燕云弗,韻書又以律為聿。

    108 《和人觀木戲》 宋·李復

    百尺高竿巧捷身,竿頭立定斗尖新。
    更呈失腳翻身樣,平地旁觀亦損神。

    109 《針筒》 宋·釋慧開

    函蓋乾坤氣量周,銅晴歲眼一齊取。
    歲多利腦尖鋒者,到此如何敢出頭。

    110 《偈頌二十五首》 宋·釋如凈

    結卻衲僧布袋頭,天童拈來作氣毬。
    腳尖趯出佛無數,付與叢林作馬牛。

    111 《瓦》 宋·釋紹曇

    腳尖踢出爛泥團,妙在陶輪轉處看。
    蓋覆虛空無滲漏,從教頭上黑漫漫。

    112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第一迦葉首傳燈,百萬人天聳耳聽。
    金色頭陀聞不會,拈花起處笑尖新。

    113 《普庵家寶》 宋·釋印肅

    普庵家寶,不著尋討。
    迷時不見,在處煩惱。
    悟時無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

    114 《浮舟下淮訪龜山禪師》 宋·釋正覺

    霜風獵獵掃平野,沙頭蓁翳凈如燖。
    淮津斜轉龜山麓,云漢微分雁塔尖。
    籬落梅梢春點點,庭除松影月纖纖。
    禪家況是不羇友,問訊勤來想未嫌。

    115 《頌古一百首》 宋·釋智愚

    一日須來三五度,有時歡喜有時嗔。
    改頭換面休疑著,元是尖檐帽下人。

    116 《元覺上人》 宋·釋祖欽

    妙覺明凈,元無所覺。
    如鄱陽尖服務業波不作。
    亦若匡廬,云平月壑。
    笠頂西風閑去來,拄杖頭邊空索索,打碎靈龜殼。

    117 《賦叢蘭一首》 宋·蘇籀

    楚郢都梁奇韻佚,嵐溪云壑初何僻。
    根蒂條荂玩九春,葩葉尖萌碧逾尺。
    蕙轉東君溢寵光,露浥清華煙染色。
    蓊勃天芬透綺疏,英蕤綠艷撩詩客。

    118 《峽路山行即事十首》 宋·袁說友

    浩蕩東風晚更嚴,黃埃得得上霜髯。
    細題今日山中景,更有前頭萬點尖。

    119 《為增城丞張元輔賦博見亭》 宋·曾豐

    東山未為高,坐覺魯之小。
    更上泰山巔,天下不勝眇。
    公作如是觀,所學胡可料。
    父兄自磨磋,師友相揉矯。

    120 《六和塔》 宋·朱繼芳

    三百有余年,潮頭不敢顛。
    孤尖標白浪,層級上青天。
    鈴隔山僧唄,燈通海客舡。
    老來登眺眼,不道步難前。

    * 關于尖頭的詩詞 描寫尖頭的詩詞 帶有尖頭的詩詞 包含尖頭的古詩詞(1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