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爾期的詩詞(607首)

    201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202 《芙蓉女兒誄》 清·曹雪芹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長詩

    203 《東都賦》 兩漢·班固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

    敘事議論

    204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205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206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207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208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209 《形影神三首》 魏晉·陶淵明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
    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人生哲理

    210 《贈雞山陳七四秀才》 宋·宗澤

    渥洼生駿駒,丹山生鳳雛,家有宋馨子,慶自積善余。
    粹然秀眉宇,瑩徹真璠玙。
    高聲誦論語,健腕學大書。
    頭頭欲第一,氣已凌空虛。
    想其雇復意,何止掌上珠。
    更期速騰達,爾祖立以須。

    寫景悲秋思鄉懷人

    211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212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213 《大墻上蒿行》 魏晉·曹丕

    陽春無不長成,草木群類,隨大風起。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獨立一何煢。
    四時舍我驅馳,今我隱約欲何為?生居天壤間,忽如飛鳥棲枯枝。
    我今隱約欲何為?適君身體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嘗?冬被貂鼲溫暖,夏當服綺羅輕涼。

    隱士勸誡

    214 《封丘縣》 唐·高適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215 《觀棋大吟》 宋·邵雍

    人有精游藝,予嘗觀弈棋。
    筭馀知造化,著外見幾微。
    好勝心無已,爭先意不低。
    當人盡賓主,對面如蠻夷。

    216 《梅花》 宋·王令

    風吹冬暖變春暖,江梅艷艷橫新枝。
    經年不逢間何久,忽此相遇如有期。
    初開珊珊尚寂寞,仙人綴佩懸瑤璣。
    從日重來不可辨,漫漫月樹留寒輝。

    217 《秋胡行》 魏晉·曹丕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嘉肴不嘗,旨酒停杯。
    寄言飛鳥,告余不能。
    俯折蘭英,仰結桂枝。

    218 《雁》 宋·丁謂

    避繳非無意,隨陽自有期。
    飛霜聯伯仲,叫月應壎篪。
    小雅宣王什,登歌武帝辭。
    青冥時矯翼,燕雀爾焉知。

    219 《袁姬哀辭》 宋·柳開

    彼美袁姬兮,柔芳懿懿。
    瑤沈蕣瘁兮,追惟弗洎。
    陰質弱卑兮,資陽望貴。
    壽康攸遂兮,夭愆所利。

    220 《山西行》 宋·沈與求

    山西健兒好身手,氣如車輪膽如斗。
    十五射獵少年場,戲格黃羆同拉朽。
    二十竄名尺籍中,鐵馬追風快馳走。
    臂弓腰箭了一生,只喜論攻不論守。

    * 關于爾期的詩詞 描寫爾期的詩詞 帶有爾期的詩詞 包含爾期的古詩詞(60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