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小上海的詩詞(804首)

    161 《游雪竇雙塔登云檐有懷海印云老》 宋·樓鑰

    來禮二師遺像,小立云檐一餉。
    欲見德云比丘,卻在別峰頂上。

    162 《磵上小飲》 宋·周文璞

    方坐愛蠲潔,俯窺為回縈。
    汲汲雨露澤,悠悠江海情。
    引之灌蔬圃,亦足發光晶。
    陶然未須去,于焉潛我名。

    163 《小集垂絲海棠下》 宋·方岳

    酌我紫金盞,醉此紅玉蕤。
    為經老天手,元氣之所滋。
    萬生有不齊,時至俱紛披。
    一一得自性,亦豈造化私。
    君看枝上花,榮落方自茲。
    所可必者性,不可違者時。

    164 《饒監丞惠詩有未能上下逐東野之句次韻寄呈》 宋·方岳

    誰肯低頭老孟郊,譬之草木等荃茅。
    倚松人好傳聞久,采蕨山深夢寐勞。
    飛兔妙摛青玉案,胎仙重脫紫云胞。
    小奚容入江西社,四海眼空毋甚高。

    165 《次趙同叔春雨中韻》 宋·胡仲弓

    焚香清坐話襟期,絕勝孤篷共載時。
    曉雨旋添山蕨菜,春風又上海棠枝。
    蝶隨癡夢飛丹闕,鶯帶吟聲繞墨池。
    小待陰晴何日定,不成學圃事樊遲。

    166 《海上圖澄江仙刻》 宋·仇遠

    老仙指甲堅如鐵,夜畫枯杉出宮闕。
    翠深紅遠十二樓,猶理霓裳舞回雪。
    山椒覆亭小於笠,石腳插船輕仙葉。
    桃花幾度春酣酣,弱水何日通舟楫。

    167 《越上》 宋·董嗣杲

    海色連云氣,登臨晚不同。
    越山齊北斗,秦樹起西風。
    燈火官橋暗,笙歌店市空。
    小樓無夢里,誰此種梧桐。

    168 《上趙漕》 宋·華岳

    太山之巔有喬松,凜凜千丈摩蒼空。
    風云有會直相際,轟雷制電蟠蛟龍。
    盤根錯節真天種,卿月郎星伴辰拱。
    高風蕭瑟涕清泉,桃李無言謾丘壟。

    169 《送張七西上》 明·袁凱

    楚客舟航小,吳門雨雪繁。
    兵戈方浩蕩,江海失攀援。
    濁酒非能醉,深交不易言。
    明朝空寂寞,獨對野人園。

    170 《左散騎常侍東海徐公》 宋·宋庠

    徐公真丈夫,不獨文章伯。
    江南兵未解,主憂臣慘戚。
    公愿紓其難,苦求使上國。
    庶獲一言伸,少息苞茅責。

    171 《出邑》 宋·劉黻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嶺遙。
    云深山失樹,月上海生潮。
    縣小官租急,年荒酒戶銷。
    且尋僧舍泊,第一免喧囂。

    172 《賦何仲敏小蓬瀛》 宋·鄧深

    特地去人遠,繞亭教水環。
    眼前今有此,海上更無山。
    風月隨時好,琴書盡日間。
    方今重文館,勿久戀人間。

    173 《上政府五首》 宋·郭印

    政和乙未對彤庭,袖筆曾陪四海英。
    三十七年渾夢境,六千馀里邈神京。
    大鈞播物無垠際,小錄搜才有姓名。
    屈指西南存者幾,成都首縣一孤生。

    174 《梅雨一首》 宋·蘇籀

    柑花銷殞荔殊小,海上雨云氛氣昏。
    感慨干戈異鄉客,愁思骨肉與誰論。
    白魚紫筍清庖隸,盧橘楊梅積市門。
    作吏天涯何所得,一春黃卷伴芳樽。

    175 《海上作》 宋·喻良能

    晴浪空仍白,云峰遠更青。
    乾坤幾萬里,聚落一浮萍。
    自昔聞溟渤,從今小洞庭。
    端如初發覆,坐覺病眸醒。

    176 《上巳郡宴即事》 宋·喻良能

    細雨輕陰修禊天,海棠睡足柳初眠。
    凝香簾幕東風暖,小醉清吟錦瑟邊。

    177 《閱兵給賚》 宋·袁說友

    小臣銜命入云屯,圣主如天詔語溫。
    萬甲沖風隆士氣,一言挾纊荷君恩。
    頗驚霹靂燒殘壘,更想蒙沖上海門。
    欲挽長江問豪杰,豈無擊楫嘆中原。

    178 《逍遙游(節選)》 先秦·莊周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高中文言文寓言故事自由

    179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180 《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諸子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

    山水哲學

    * 關于小上海的詩詞 描寫小上海的詩詞 帶有小上海的詩詞 包含小上海的古詩詞(8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