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尋取的詩詞(589首)

    461 《次竹樽韻》 宋·吳則禮

    北湖飯豆病且癯,經年不問觴為壺。
    誰令如許彭亨腹,時喚麴生澆老儒。
    此君風味美無有,會與淵明著名酒。
    侏儒飽死非締父,仍挽皤罌作寮友。

    462 《良辰》 宋·吳則禮

    良辰入奇懷,端欲挽我行。
    幽花迎人笑,欣然媚柴荊。
    春醪處處佳,姑瀉濁與清。
    好鳥何許來,日暮獨一鳴。

    463 《廬陵李直卿以復名其齋求予詩久未暇也今日雪》 宋·張栻

    萬化根原天地心,幾人於此費追尋。
    端倪不遠君看取,妙用何曾間古今。

    464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宋·陳造

    枉尋固已污,索價則已欺。
    人生功名念,舒卷自一詩。
    榮辱取所適,窮達非敢知。
    及物儻在道,卑官亦可為。
    咄咄厭矮屋,心無一日嬉。
    還應乘田翁,笑汝太矜持。

    465 《次韻陸子高》 宋·陳造

    一從別君來,圓缺幾望舒。
    相與兄弟然,異姓殊厥居。
    向來帆歸船,欲去仍趦趄。
    平安可但已,擬憑雙鯉魚。

    466 《赤口灘》 宋·陳造

    漢江多惡灘,赤口乃其最。
    前年將家上,正值江流殺。
    奔衖震溝畝,狼石森戟鐓。
    赑屃取進寸,一跌尋丈退。

    467 《次王帥韻》 宋·陳造

    使君觴客及公榮,慰我他時渴德深。
    已為穆生重設醴,更聞正始嗣遺音。
    打圍紅袖留連舞,論檻黃花取次簪。
    恰似雄邊臺上醉,回頭歲月嘆侵尋。

    468 《次韻楊宰對雪有感》 宋·陳造

    生世波上舟,高下隨掀簸。
    樓閣或藩溷,風花聽飛墮。
    榮利計圭黍,光陰付膏火。
    胡不養弘大,而顧蹈嵬瑣。

    469 《次韻林郎中相送北歸》 宋·陳造

    銖兩作低昂,舉世皆此心。
    羨君松柏操,不受霜雪侵。
    向來車笠誓,歲寒迄能尋。
    骯臟吾何取,振拔意彌深。

    470 《靖通庵歌》 宋·張繼先

    吾結草庵山之中,旁人笑我名靖通。
    都來方寸閑田地,大包世界同虛空。
    我庵非通亦非靖,玲瓏八面無形影。
    盈虛消息任天機,庵內主人都不省。

    471 《巨濟弟書夢求詩賦古風云》 宋·鄭剛中

    稽首叩微妙,下筆書符若風雨。
    又復沃之瓊丘泉,過口腹腸如火煮。
    臨行戒以食腥穢,轉首蘧然成栩栩。
    吾聞有夢皆想成,此夢怪奇非想取。

    472 《病后戲呈謨老禪師》 宋·李彌遜

    霜髭病起叵相侵,銷盡平生未了心。
    一事關身俱是夢,萬緣彈指已非今。
    月林清影元無定,山路幽香不可尋。
    喚取湯休共清夜,靜聽簾雨寫鳴琴。

    473 《暇日游石門用前韻》 宋·李彌遜

    曉御欲隨風腳來,報晴烏鵲入桅催。
    松幢竹蓋寶坊近,石壁云關塵境回。
    山氣得春濃勝酒,花光帶月冷過梅。
    卻收眼力尋歸路,惜取馀青莫浪開。

    474 《和似表弟次吳江》 宋·李彌遜

    路入吳江眼倍明,長谼雨立萬□□。
    仙翁曾下遼在鶴,詩老猶傳跨海鯨。
    夜榜風蒲嗟去國,秋山云履趁尋盟。
    憑誰剪取半江水,要聽寒潮枕底鳴。

    475 《示高臺足庵紹印》 宋·胡寅

    萬生紛綸墮迷綱,誰能自拔起情想。
    隙塵初傍陰色空,燒草又趁春風長。
    將身出家參佛祖,此病中作膏肓養。
    足庵道人肯珍重,不與凡流較斤兩。

    476 《和陶詠貧士七首》 宋·吳芾

    我家未為貧,尚有綠綺琴。
    手雖不能彈,頗喜聞遺音。
    時時命女奴,強于弦上尋。
    聽罷方寸過,取酒時一斟。
    顏回與愿憲,平日我所欽。
    儻得從之游,雖貧亦甘心。

    477 《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 宋·吳芾

    吾家謂侄非常兒,自幼讀書嘗下帷。
    平居事母盡孝道,力供子職曾無違。
    辛勤農畝三十載,頓立門戶成家肥。
    恥同流俗事驕吝,好賢樂業常怡怡。

    478 《送浩侄成都學官》 宋·李石

    憶昔官博士,所得英俊多。
    斥去典蜀學,蜀士煩搜羅。
    二井轉轆轤,猶能挹余波。
    袍子白紛紛,有如鏡重磨。

    479 《送叔規》 宋·李石

    鳳臺卻望桑麻川,殘僧孤客同一年。
    我窮自取君更苦,只有布襪青行纏。
    松楠陰陰水邊寺,一餉欵尋香火緣。
    筆端落盡蔬筍氣,胸次不留荊棘田。

    480 《攜子孫到四明洞節敘有感》 宋·李石

    四昨本山名,與洞屹相向。
    取山以名洞,足以迎景貺。
    我非濟時才,香火三遣放。
    再為玉局吏,圣恩覃曠蕩。

    * 關于尋取的詩詞 描寫尋取的詩詞 帶有尋取的詩詞 包含尋取的古詩詞(589首)
    chengrenyouxi